鳥飛 / 輕柔溫煦之風 / 學習怎樣學習 / 或者其他… / 是為習習

Tuesday, June 29, 2010

文學家

總覺得,有時候,文學家比起晢學家、社會學家看得更澄明透澈,而且會以一種更易懂的方式表達出來。

例如:

"一次又一次的囚禁不停地召喚著人們,一聲又一聲唱的却是自由。當人無能豁免那召喚的時候,已然接受了懲罰。" ~ 聆聽父親 /張大春

Friday, June 25, 2010

外星人田野筆記之學術會議篇

外星人唔知點解去咗一個大型學術會議做阿四。

1.
台上一台灣學者分析中國某文化現象。問答時間。一大陸留學生「發問」,直指台上學者非大陸人,並不了解國情;同時以自己內心的恐懼曲解台上學者之分析。台上學者以漂亮回答贏得掌聲。小休時間。外星人不經意聽到兩位大陸留學生的交談,直指「這些」老外只是少見多怪。
外星人不明白,為何所謂「外人」的視角不是打開慣習、開拓視野之途,而是少見多怪、不能參考、應該排距的呢?這就是地球上的大陸留學生了嗎?

2.
較閒暇的時段,一地球人與阿四們攀談。話題轉到大學學費問題。該地球人表示,由副學士直接升讀大學二年級,雖然是self-finance,學費較貴,但其實非常划算。因為你只需要唸兩年書即擁有一學位,多出來的一年可以出去工學賺錢云云。外星阿四們答不上話。
外星人不明白,為何唸書為的是一張紙,而不是真真正正的去學習新知識。學費較貴,少一年的學習時間,外星人看不出有何划算之處。而且,地球上常有僱主不願意相信求職者之學歷,對求職者考東考西,這可不是無因的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加送甜品:老少女小劇場

地點:一個展覽的小聚會
人物:老少女、工作中認識的已婚男B及上司K

B(指著K):…我在X(某本刊物)看見你(K)年輕時的相片
老少女(好奇):吓?點既樣架?
B:咪一個XX青年咁既樣囉,哈哈,自己想像吓啦~ (該刊物年份)8X年呀,幾恐怖呀!
老少女(思考狀):8X年?我仲未識講野呀…
B:吓?唔會,你嗰陣時應該睇緊乜野卡通片…
老少女:唔係囉,我嗰嗰陣時真係應該仲未識講野囉。我係(生物意義上的)八十後嚟架!
B(驚奇):吓?你咁後生既咩?
老少女(灰):你洗唔洗我SHOW身份証你睇?
K(笑):乜你覺得佢好老咩?
B:唔係,不過你(老少女)諗野唔似咁後生姐…

即係咁,呢個理由點睇都係有啲牽強。如果老少女的樣貌年青,則評語應為:你咁細個諗野咁老積/成熟/…嘅?

老少女欲展示自己僅餘的青春,不料被人過咗一棟,就書下給大家笑話笑話吧。

Thursday, June 24, 2010

老少女寓言

白女恨嫁日久,但一直明白不能亂嫁,要找到一個好男人才能嫁。

白女一直有一男友,可恨該男鈎三搭四,與好男人相距甚遠。該男曾向白女求婚,白女當然係睬你都傻。今番該男再向白女求婚,白女年紀漸長,十月芥菜,遂決定與該男談判。經過一番周旋,最後該男向白女承諾婚後每個周日不會去滾,只會留在家中陪伴白女。

白女身旁之姨媽姑爹大聲叫好:係囉,女人始終都係要嫁人嘅,呢個承諾有好男人成分,一於嫁啦~ 你只要日後同佢一齊,多啲包容佢,佢嘅好男人成分就會增加,慢慢佢就會變成真好男人。

唯白女之閨密力勸白女勿嫁該男,直指該男之承諾之虛假:你同佢一齊唔會有幸福架!你同意佢呢個所謂承諾,咪即係同意佢星期一至六出去滾?而且佢星期日個人喺屋企唧,佢都可以同其他女仔上網傾電話。你嫁咗之後,就更難叫佢唔好去滾架啦!女人一定要揾到個好男人先嫁架嘛~ 呢個係我地成班sis嘅信念嚟架,你唔記得嗱?

雖然白女之閨密所言甚是,白女堅持要嫁。白女閨密之一、一向對壞男人疾惡如仇的連女於婚禮當場忍不住辱駡白女,婚禮上各賓客為之側目。

老少女曰:壞男人並不會因為身旁女人的包容而變成好男人的。另一方面,道不同不相為謀,又何必為一自甘墮落之白女而有失斯文、影響一般人等對吾等女子之觀感?可知於尋覓好男人之路上,一般人等對吾等女子之支持係極為重要的。

Tuesday, June 22, 2010

upcycle handcrafts

好一段時間沒有貼手作,為的是這個展覽。現在部分作品正在集成中心展覽。這些細活都是以廢棄物製作而成的。
物的價值是甚麼,環保是甚麼?最後都不是數字的問題,而是每個人的心和生活態度的問題。這是我一直在想,在文章裡想說的。(雖然寫得不好,又寫得慢) 希望還未至詞不達意…













物之價值再現


是次展覽為「升級再造」設計了一個標誌。標誌是一個箭嘴,旋轉向上,共有三層。一般產品的生產模式是「take, make, waste」, 即取用天然資源、製作和棄置。標誌的三層代表「升級再造」的生產模式:「waste, take, make」,即取用廢棄物再行製作。

因著展覽的緣故,接觸到「升級再造(Upcycle)」這個新鮮詞兒,我一再想像它的意義。

記得早些年開始流行環保的時候,我媽就說過:現在說甚麼環保的,哪裏及得上從前的人環保!

她回想年少時,衣物是「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地穿戴、包書用的是月曆紙、轆麵粉用的是舊玻璃樽,就是爛銅爛鐵甚麼的,都可以賣給收買佬。現在?莫說再沒收買佬,就是衣服月曆紙等過季過時後都只會直接往垃圾桶——或者回收箱——裏丟。早前讀到陳雲先生「回收」一文,以社會經濟之狀況與發展分析回收業之興衰,直指現時雖然興起環保思想,社會卻無環境配合回收工業,致使回收有名無實,或成為「購物狂的告解室和贖罪所」。所言甚是。

升級再造有可能是出路嗎?近年回收工業被視為蝕本生意,因為接收物料需大量人力和運輸成本,物料存儲又需大量土地空間,但製成品卻無法抵消這些成本。「升級再造」一詞源自《從搖籃到搖籃》(Cradle to cradle)一書,用以形容取用廢棄物並將之轉化成消費者產品的過程。一般的循環再造(Recycle)大多只是降級再造(Downcycle),廢棄物會被還原成原材料時耗用大量能源資源,再造產品的品質和價值亦會漸趨下降;升級再造則直接以廢棄物為製作原料,免除還原成原材料時的能源消耗,並以提升廢棄物的經濟、美學、實用等價值為目標。而今次的實驗展則再進一步,探究升級再造的運作系統:可以運用社區網絡來回收物料嗎?可能連結工廠回收它們的邊角廢料嗎?如何把廢棄物設計成有價值的升級再造產品?製作過程可以在本土進行、幫助社區就業嗎?……種種想法都是期望回收能有名有實,不再浪費,又不會蝕本。

不過它只可能是環保的小小一途,為無法避免產生的廢棄物提供出路;源頭滅廢才是最根本的。升級再造或者甚至不過是一個小小的提醒。我們可以直接從升級再造品的外觀看到原來的廢棄物,這提醒我們:哦~ 原來垃圾也可以不是垃圾,可以依然有價值——不只是經濟價值,更是物的潛能和美麗。這是從生活需要和手邊資源出發的創見、創意、創新、創造。從前社會人人皆有此視角,比較起來,我們則是集體創意匱乏。不過不打緊,我們可以隨時拾回,只要你願意。

兒時總給規勸要把飯菜吃光,皆因農夫種米「粒粒皆辛苦」。這是珍惜的道理。不只珍惜金錢,更珍惜擁有之物、背後的辛勞和我們的福氣。一件物件—無論是名牌手袋或是包裝裏的塑膠托盤——在到達我們的手邊之前,都經過漫長的路:原料提取、設計企劃、生產製作、包裝運輸、宣傳銷售……每一環節裏都涉及眾多資源和資本的消耗,以及從業人員的心血和汗水。在現時的消費模式下,這些過程都不被看見,但其實不難想像吧,同樣「粒粒皆辛苦」。

看見物的價值,加入自己的創見和創造。升級再造的精神,大概如此。

惜物,惜福。共勉之。

刊2010年6月18日明報世紀版 (作者為《地毯、橫額與皮革—升級再造實驗展》參展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展覽資料
地毯、橫額與皮革—升級再造實驗展
日期:即日至6 月30 日
地點:集成展館a-link plus
灣仔軒尼詩道302-308 號集成中心
查詢:9672 4867 / info@hkcmp.org
http://www.hkcmp.org/eflyer/upcycling_eflyer.html
http://www.facebook.com/event.php?eid=119579301417045&index=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回收 /陳雲
信報 2010-06-04

路過回收箱,難免回頭望。回收箱很困惑人,籠滿了,是善心多,環保意識強,也是經濟興旺,購物重複,貪念充塞,亂購物而家居位置不夠,要安心丟棄,回收箱便成了購物狂的告解室和贖罪所。地價昂貴,居住空間狹窄,社會鼓吹潮流消費而以外表衡量他人,環保又成為廉價的心靈治療而不是嚴肅的生活方式,回收箱便應運而生,成為消費城市的必要裝置。

收買佬

上世紀八十年代之前,中共仍未經濟開放之前,工業品仍未到達產能過剩而價廉物劣之前,香港工業興旺,當時的工業以勞力密集的中小企業為主力,可以靈活處理各類原料和包裝物料,當時街頭巷尾無回收箱,很多攤檔收買五金、玻璃和舊衣服,士多店賣的本地汽水啤酒,也有回樽(押瓶)之設,飲品玻璃樽不須丟棄。

即使遠至郊野村莊,也有收買佬在村口收買玻璃樽和爛銅爛鐵。當年收買佬要的物料眾多,連草灰和雞鴨鵝的毛也要。草灰用來醃製鹹蛋,雞毛用來做雞毛撣(雞毛掃),鴨毛鵝毛用來做鵝絨被,這些都是當年香港的本土工藝。收買佬有挑擔的,也有騎鳳凰牌國產單車的。當年江湖有行規,每類物料的收買佬都不同,隔三兩月或半年來一次。收買佬來了,村童便奔走相告,以免物料堆積過久而變壞,尤其是雞毛鴨毛,即使用筲箕掛在樹上防潮,夏日放久了也會腐爛的。收買佬一般以物易物,對換雙喜牌火柴、麥芽糖梳打餅之類。收鳥毛的老伯,口號就是「鵝毛鴨毛換火柴」。

只有玻璃樽是換錢的,收買的是貨車司機。視乎大小和新淨程度,三兩毛錢一個。透明的米酒樽和藍妹啤酒樽,三毛錢一個。當年的醬醋廠和街坊糧油店,如顧客不帶盛器來,便供給玻璃樽盛載。如今,只在五金舖仍見散裝的天拿水(有機稀釋劑),用藍妹啤酒樽裝的。

收於天地

收買廢紙和舊衣的很少。往昔報紙雜誌紙張不多,舊報紙可以用來包書、墊、貼牆、摺紙鳶或放入爐透火。往日的家庭人口眾多而生活節儉,窮人舊衣服不會丟棄,也不會出賣。舊衣在兄弟姐妹之間相傳,破爛之後用針線縫補,真的補無可補,便成為爛布,剪裁出來做洗碗布、抹桌布,也用之包裹瓜種(如冬瓜、苦瓜),浸入暖水,加快發芽。輾轉使用,布屑丟棄田頭,腐蝕之後,沒入泥土之中。爛紙和爛籮可以放入爐焚燒,燒衣服則屬禁忌,只有先人衣服無後人承繼穿,才會焚燒的。 這是自古以來的鄉村物質循環,用於斯,滅於斯,收歸大地,這是真正的回收。

正行與偏門

往日的「爛」字,也不是真的無用。爛了就補,兒童都懂得針線縫補,打架之後,若果丟了衫鈕,便要慢慢在泥地上找回。爛銅爛鐵是有人要的,即使是爛佬爛仔,也可以幫人做粗重工,甚至做爛鬼、爛頭卒,替人打架收賬的。總之,放下身段,爛身爛世便可謀生活。年底,有一穿唐裝的收買佬上村,唱誦「收買爛銅爛鐵,爛金牙爛墨水筆」,一連四個爛字。這些行業,當年叫「偏門」,由收買佬、走江湖到黃賭毒,都是偏門。漁、農、礦、工、商,叫正行。

八十年代,中共經濟開放,港英政府又預備交還香港,無心發展本地工業,以致工業北移,很多正行消失了,偏門也剩不了多少。廢紙和鋁罐仍有人收購,送回大陸。玻璃樽則因本土食品工業式微或進入科學生產而無人要。上世紀七十年代初,鄰村開了玻璃廠,收購玻璃樽,熔解之後製造粗玻璃器皿(如煙灰盅),也在九十年代結業了。

環保興起,卻無環境有循環再用之實,便不需循環、回收之類的名。西洋的Recycling概念在上世紀八十年代末期隨環保意識流行香港,先是用「循環再造」來翻譯,後來簡化為「回收」。可惜回收概念流行之後,本土工業和作坊工藝式微,地價飆升,社會雖然興起環保和「樂活」思想,卻無產業環境和居住條件配合。環保署推出的廢紙、鋁罐和膠瓶回收,只有廢紙和鋁罐是名副其實的,膠瓶回收後很多時沒人接收,政府又不補貼本地環保工業,無法抵消高昂的運費和儲存費。

嚴格的環保,先要減少物質消耗(reduce),其次是物品再用(re-use),最後才是循環再造(recycle)。循環再造消耗不少能量、水源和土地空間,也要額外加強措施以避免污染,只有在本地或鄰近進行,才可用本土經濟和環境保護的社會效益,抵消環保工業的賬面經濟效益損失。

邪惡大循環

在街邊的衣物回收箱捐贈了衣服之後,更要審慎購買,以免回收箱的善心掩蓋了物慾的貪心。特別是來自中國的貨物,價廉物劣,而且廠主靠壓榨勞工以維持微利出產,是一盤全球化的爛賬。千里迢迢在中國生產一條牛仔褲,便宜幾十塊錢,質料卻不如以前本地生產的,途中虛耗的石油,污染的水土,侵蝕的工人健康、家庭生活和農村生計,將來要補救和整治,卻又不是那省回的幾十塊錢之數。最後支付代價或承受惡果的,只是窮國的老百姓自己。跨國的產業鏈,也要以富國的道德良心腐敗來做代價的,也難怪這個年頭出現不顧廉恥的金融詐騙和國家信貸崩潰。

以前收買佬上村收購玻璃瓶、雞毛和草灰的本地經濟,一去不回了。香港的回收事業變成消費社會的心靈治療,靠政府補貼,運送到遙遠的內地,再造成血汗工業品,運回香港出售,完成邪惡的循環。

Sunday, June 20, 2010

提醒

與你無關的節目,它的存在目的就是提醒你,你的缺失、缺憾。

最奇怪的是,三色台的節日廣告。它教你要如何如何仔細觀察你的父親,當我一直看下去,啊,父親愛菊普、穿四十二號鞋、老戴著同一隻手錶,我以為這些細節會組成一個特別的慶祝,但原來,它告訴你的是,你毋須如廣告中的兒子一樣去觀察和了解你的父親,你只須做一個指定的動作:「去飲茶,我請」就可以了,就是愛了。只有有錢的人才可以表達愛嗎?我不想一次又一次重覆自己的分析的,但這就是事實。

Friday, June 4, 2010

抄書:西西:凱撒的作品

凱撒的作品
西西

如果說沒有見過凱撒的作品
我不同意,你只是沒有留意
他的姓氏。他的國籍,不是
古羅馬,是法蘭西;他的事業
是雕塑,不是當皇帝。一件
他的作品,豎立在文化中心
面海的廣場,廣場
正是最適當的地方
雕像展伸一隻巨大手臂
不是手臂,是翅膀
小孩子稱它鐵甲超人,大孩子
稱他未來戰士,我說是天使

雕像豎立的那天,我去看了
文化中心的大堂,舉辦了
展覽,一系列的圖片,敍說著
廢鐵如何蛻變;大熒幕上
顯示了雕塑家的音容
我看見一位健碩的老人
長了一把比頭髮還濃密的鬍子
工作時戴眼鏡,休憩時
在沙灘上舞蹈,可惜
短短的紀錄片,只有五分鐘

雕像的名字是「翱翔的法國人」
是翱翔還是漂泊?
是法國人還是荷蘭人?
我知道華格納歌劇
描寫遭天譴的荷蘭人,永世
漂泊,方不得家鄉

但翱翔的凱撒寧願在家鄉
拒絕蒞臨為塑像揭幕
你知道底蘊麼?如今我知道
雕像名字本是「折翼的天使」
希臘神話曾向我們啟示:
如果沒有堅強有力的翅膀
不要飛得太高,沒有永不
融化的蜜蠟,不宜靠近太陽

經過廣場的時候,我彷彿聽見
折翼天使吟誦莎劇中
凱撒的名句:
The is the most
unkindest cut of all
其中的修辭,年輕人暫勿模仿

雕像的背後,近腳踝的地方
藏著一個小雕像,那是伸展了
雙翼的天使;如果你帶來白燭
就放在這裡吧,如果你願意
把我們受傷的大天使
釋放。好的,先讀一節聖經
馬太福音第二十二章二十一節
耶穌說:是凱撒的歸還凱撒

(1997)

Thursday, June 3, 2010

不能自拔又抄書

留意"避免深入思考"一段,分析得甚好,基本上完全描畫了敝校學生們的狀態。(哭…)

批判力的萎縮
從馬蒂斯到特區飛龍
文:何慶基
http://www.cforculture.com/home/article_detail.php?id=132&pid=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