鳥飛 / 輕柔溫煦之風 / 學習怎樣學習 / 或者其他… / 是為習習

Monday, September 22, 2014

哪啊哪啊

周末看了《戀上春樹》(極討厭這種港式食字戲名。食食食,食死你呀!),除了戲名,基本屬狂推級別。同為日本作家三浦紫苑之小說改篇電影,我不明白《字裡人間》為何比《戀》得到更多討論和推介。三浦的小說,research非常堅實,會讓你有一種「作者就是行內人」的感覺;電影亦堅持同樣路線,演員都是親身爬樹伐木的。宮崎駿曾說過希望改篇《哪啊哪啊神去村》(《戀》之原著小說) 成動畫,害我一邊看電影一邊在幻想宮崎老爹會如何處理這場景和那場景。不過這些都不是我想說的。

今天是大專罷課之首天。電影裡有一幕,從城巿到深山當林業見習員的小子平野勇氣跟林業老闆一同去賣他們伐下的木材。因為護理有度,他們生產的木材非常優質,競投熱烈,賣得非常可觀的價錢。
勇氣:「嘩!發囉!老闆你砍晒啲樹去賣,Benz都有得坐啦,唔洗坐呢架van~」
老闆:「梗係唔可以啦!我地今日賣嘅木,係阿爺嗰代辛苦種落,一直努力養護,今日我地先至出產到咁靚嘅木。
「種菜嘅人都話可以食返自己種嘅菜。但係我地做林業嘅,當我地嘅努力有成果嘅時候,都已經去咗賣鹹鴨蛋囉。
「我地種樹,係為咗下一代。」

面對「罷課無用」論,其實只要把放眼看遠一點,排隊買iphone所得只係眼前小利,但罷課無論結果,也在維護和建構香港的民主、公義與公民社會。袋住先阿爺開心有錢齊齊搵,但香港放棄了民主和法治的基石,其實跟把山上的樹林一口氣伐光沒分別。香港人,真係唔係乜嘢都可以走精面搵著數架!啲學生唔同你一齊賣港一齊癲,走去罷課,你唔同意都好,起碼唔好阻、唔好小呀。

My salute to the students on strike!

Friday, September 12, 2014

人生十大書單

(fb post 存檔)

感謝 Fiona Luk 和 Amy Why tag我。兩位的rule有一點不一樣,我選了用follow Amy的rules,因為 “books that made such a huge impression on you either in terms of the way you see things or appreciate things in life”,也算是 “books that have stayed with you in some way” 吧~ 

這個遊戲在面書流傳了一段時間,看見一些朋友在share書單,對於被tag我是既期待又恐懼。期待只是希望自己在別人眼中是“會看書的人”,不過虛榮;恐懼則是…要知道,公開這樣一條書單簡直如祼身而行。書,永遠是最隱秘和私密的朋友,而友如鏡。 

最後還是豁出去,發現這遊戲竟然讓我更多地了解自己。列這份書單時,回看己身,才發現對我影響最深的書,都是早期看的書,在同一範疇最早接觸的那一本,未必是最好,也沒有特別艱深,但這些書就開拓了我的看法,成為閱讀其他書籍或看待事物的基石。

 Rules : 10 favourite books you have read and the books that made such a huge impression on you either in terms of the way you see things or appreciate things in life... just like my choices as listed below, 

1. The Holy Bible《聖經》
從幼稚園開始在基督教學校唸書,又返過多年教會,聖經於我一定是具有頭號影響力的書籍。至今,耶穌依然是我的榜樣。I will follow him. (耶穌與耶撚/右基是兩種截然不同的生物,敬希垂注,謝謝) 

2. 《西遊記》 吳承恩
又是一本從小時候一直反覆看的書 (也包括動畫和電視劇集,推薦版本分別是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及六小齡童)。小學時是插圖撮寫本,高中在中國文學科還是讀畢全書來交閱讀報告。其實,喜歡的就只是大聖爺被壓在五指山之前的部分,其他的,都只是一個社化的過程… 

3. 《風之谷》 宮崎駿
這裡指的是漫畫版。我這一代人,基本都是看吉卜力動畫長大的吧。我也不例外。小時候沒多少零用錢,這套漫畫出版時沒有買下來,直到後來在漫畫店看見整套減價發售,才咬緊牙關把它買下來。此書並非電影的漫畫版,而是更深刻複雜的故事。大自然的力量、反戰、對自然的崇敬、對飛翔的熱愛…宮崎駿的主題,都在這裡得到最佳的發揮。這書於我的震撼在自然與人類的關係方面,是對環境/自然生態之愛的開端之書。還有,這漫畫是宮崎老爹親手畫的啊

4. Clover Clamp
日本少女漫畫組合Clamp比較具實驗性的作品。當年Clamp由華麗風格改為清新簡約,不少漫畫迷詬病為 “為咗快啲交貨”。但此作的分鏡具實驗性之餘,效果亦奇佳。此書為我開拓眼界,去看之後的本地獨立漫畫,及獨立漫畫與主流結合等事情。(所以阿德的錦鏽藍田及智海的默示錄就不在此list了。) 至於內容被我私下拿來自傷自憐那些,就按下不表啦。 

5. 《練習簿》(=《紀念冊》+《小冬校園》+《家課冊》) 董啟章 我讀的,其實是《紀念冊》+《小冬校園》+《家課冊》,後來書都絕版了,結集起來又出版了《練習簿》。董啟章是我閱讀 (香港) 文學的開端。 [後補:《安卓珍尼》 董啟章——回頭看一次書單,發現竟然忘了寫《安卓珍尼》,董啟章除了是文學的開端,亦是理論的開端,早在學feminism之前就讀了此書,所以在理論面前也沒有感覺很震撼…] 

6. 《頭髮》 衛斯理 / 《我城》 西西 /《金鎖記》 張愛玲
三本都是文學作品,應該只選一本,但最後還是割捨不了。就讓它們一起佔著這位置吧! 《頭髮》:個人認為衛斯理最好的作品。我在中學的時候花了太多時間在讀衛斯理,多得我有點後悔,所以還是不能不列一本出來吧… 《我城》:相逢恨晚之書。中學課文和中文的教學方法叫我恨透西西:大佬,散文嚟架,點背呀?要我背咗佢嚟答你啲修詞呀句式呀,你係咪癡線架!但《我城》之後,西西成為我最喜愛的作家之一。當然,《我城》同時也是開啓本土意識之書。 《金鎖記》:嗯…跟在它之後的一本是纳博科夫的Lolita。我沒有補充了。 

7. 《不只中國木建築》 超廣超 開啓對中國文化及視訊設計的眼界。一洗當年中化科給人中國文化=老套的形象。後來在學院裡有幸受業於作者本尊,則是後話了。 

8. 《小王子》 聖修伯里
讀此書,保赤子之心。 

9. 《戀人絮語》 羅蘭巴特
唉…個個文青戀愛唔順利都睇呢本架啦,仲要先隊咗本少年維特的煩惱先可以睇呢本戀人絮語,幾神心!同時,每個人都會講睇完都係無用嘅,戀愛並不會因此一帆風順。(那是當然的吧!) 但是,登登~ 看完就會明白符號學啦~ yeah! 

10. 《天國在你們心中》 托爾斯泰
把我從教會團契解經解放出來的書。

 聽CD都有hidden bonus tracks,俾多兩個quota我啦:

11. The Introvert Advantage : How to Thrive in an Extrovert World 《內向者求生術:內向者如何在外向的世界嶄露鋒芒》 Marti Olsen Laney
作為無可救藥之內向者,此書讓我認識和接受自己。It says, it is absolutely fine to be you! I am so blessed that I met this book.

12. Time's Up! Pens Down
人生第一本書(合著),怎樣爛也是對自己影響深遠吧!大學實習時的作品,感謝游靜老師介紹我到進一步實習,也感謝江大姐的教導。出版的知識一直受用至今。我還記得她第一句就說:“出書不是浪漫的事!”對!就是這樣啊~ 

在這個以私隱交換私隱,互相偷窺的面書世界,我當然是會tag大家囉 (見comment)!被tag的朋友請交出你的人生十大書單啊~ 如果已寫/不喜歡這個小遊戲,可以不回應的,也抱歉打擾啦。

Monday, September 1, 2014

[稿件收集箱]評明報改版

(我又抵唔住頸寫免費文了,頂!文字有價,我要稿費啊!) 

是次頭版改版,全個版面以塊狀相片組合成索引,除報頭外均採用黑字體,明顯受電腦 (尤其window8作業系統) 的版面設計影響。一改電腦中的視覺設計受實體影響之常態,這一方面証明電腦/網路/軟件視覺設計已趨成熟,另一方面則是展示紙媒對己身的信心匱乏、反過來要在虛擬世界提取養份。

頭版的作用不外乎營銷和傳達資訊。報紙每早都給陳列在報攤及便利店,於是頭版的受眾不單是付費購買的讀者,更是一般大眾:大家能在經過報檔的瞬間從各報頭版簡單了解新聞大事。是次改版後,摺起來 (即在報攤的展示狀態) 的遠看效果十分簡潔,就是報頭和頭條標題。於是頭條的相片變成最主要的吸睛工具。報紙這樣進一步圖像化後,要吸引讀者購買,就要倚重攝記及美術。這在 (對游離讀者的) 營銷上是得是失,長遠還看標題與攝影功力,但記者角色肯定被削弱,因其文章及小標題已無法置在頭版直面公眾。



在傳遞資訊上,明報是次是大刀闊斧的改革:把頭版原來可以乘載新聞內容的位置悉數讓出成為全報的索引。只是,這個索引摺疊起來後只餘下頭條,未能把索引功能延伸到廣告/銷售報張內頁內容的效果,這對副刊強勁的明報而言尤其可惜。此外,若然是索引,索引與內容之連繫為何?如果這索引是明報app的首面,指頭一按就能立即跳到新聞內容,這可非常合理。但是這是一份實體報章,於是又回到傳統的方法:請翻去XX頁吧!對於這樣大刀闊斧卻新瓶舊酒了無新意,是有點失望。如果說報紙要玩index,似乎多年前陳幼堅在原研哉策劃的redesign展覽中的朝日新聞版面設計作品更有心思。



再看細仔的位置調度與資訊設計。
個人感覺上,明報報頭改為紅底白字甚不舒服,一來明報二字稍微縮小、再加上色底在印刷和視覺上均會令文字感覺變幼,紅地過份搶鏡,明報二字沒有從前的版頭來得大氣 (這是因為以圖像為index的全頁在視覺上太吵而不能不作出的改動吧?),二是紅底白字與最近關於明報的新聞在腦中牽扯後得出「這是宣告投誠嗎」的想像 (<--希望是想太多吧…)
雖文字力量減弱,但報頭整體而言還是突出,除了大紅色地,把旁邊的資訊刪除亦記一功。天氣給直接刪除,日期搬到A1版頭,這倒沒關係,反正其他頁面的日期也刊在每頁版頭,問題在於報頭現在已沒有附加資訊的空間。例如今天需附加「隨報附送」的說明,就給硬塞到A1版頭 (即湖水綠色地) 的中間位置。雖然未改版前,那個說明也是放在該位置,但當時設計在視覺上把橙線以上的東西統一為報頭部分,現在的設計卻以色塊把報頭和A1版頭硬生分開,再放在同一位置就使資訊層次變得混亂。
既是索引式設計,資訊應設計得更易讀,但這頭版裡每格的標題一時橫排一時直排,標示頁碼的小氣泡則在四角隨便浮沉,視線需在每個方塊裡走來走去才能把資訊找回來,累。

這次改版展示紙媒直面網絡衝擊之勇氣,可惜未有仔細考量紙品與電子閱讀之別,使得是次改動只得網媒之形而未得其神,期望還是先重新發掘紙品閱讀的習慣與優勢,再循此改動為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