鳥飛 / 輕柔溫煦之風 / 學習怎樣學習 / 或者其他… / 是為習習

Tuesday, December 3, 2013

事情如此發生,是有原因的

早前家裡一直在用的電飯煲,壞掉了。其實不過是蓋子上的手把塑膠老化,但這使螺絲無法旋緊,而那兩口螺絲原來是把蓋子上的不锈鋼外框、中間的玻璃片和手把這三個組件結合的關鍵,於是蓋子的組件散開,無法再用。

這是舊式的電飯煲,就是蓋子與煲身是分開的那種,於是以為打電話到那家電器公司,重新買過一個蓋子就是。電話小姐要我報上電飯煲的型號,要我聽了一段等候音樂,然後說,
這個款太舊了,我們沒有再出了。
但我在市面也看見你們公司還有類似的產品在賣…蓋子不是通用的嗎?
但是我們查過了﹐尺寸是不一樣的。

冏…

只好把從前嫲嫲家裡用的古董電飯煲從雜物堆裡扒出來暫且用著。可是,天氣漸冷,問題就來了,古董的保溫能力太低,一頓飯未完,米飯就冷掉了。又趁著秋冬百貨公司的減價時節,就跟老媽一起去看看,買一個新的吧。

太久沒有留意這個小家電,原來都跟電話一樣,變成了電腦一般的玩意。時間掣、烹飪模式,還有甚麼設計啊、塗層啊,眼花撩亂。而對眼睛又壞、又不怎麼懂得電腦的老媽而言,這些玩意當然是更難理解,也更讓她這個家裡首席掌廚膽顫心驚。她一再在問,若果要這樣和那樣,要怎樣做;其實她是在述說她的入廚習慣。而當然,這些高科技的玩意都以方便先行,沒能顧及和尊重經驗的入廚者。除了保溫性能跟古董一樣好的基本品以外,一切設計都無法再通過玻璃蓋子看見米飯在煲裡的情況,對於這件事,老媽非常在意,畢竟,如果你要來回打開蓋子察看情況,就會減低了煲裡的溫度啦。(對於不明白的人,補充一下:只是燒飯,當然是不用察看的,但是,老媽喜歡用電飯煲在燒飯時一併蒸餸,而很多餸所需的時間都比燒飯短,否則就會老掉不好吃。家裡是有那種新式的三層蒸爐的,但是,「能夠用一個電器做的事,為甚麼要用兩個電器做呢,而且,部嘢好『阻定』」。ok, you win.)

經過漫長的理解和輔導,在賣場裡轉了好多個圈,花了好多時間,終於都選定了一個對老媽而言比較可以接受的model,就請店員給我們拿一台。怎料,店員說,沒有啦,只有這個陳列品,但沒有關係的,沒有人燒過飯啦,回家抹抹塵就是。再問一下,原來這個陳列品連說明書都沒有了,說是,操作很簡單的,所以丟了說明書啦。(冏…這是理由嗎?說明書是商品的一部分耶…)於是,沒買,但已經累得半死,心裡想著,運氣還真差,就打算乘車回家算了。

在走去車站的路上需要穿過一家家品店,已經沒有買物的心情,就只是閒閒地走著,在賣平底鑊的架子上,竟然看見玻璃蓋子可以單獨地買,而且有很多不同的尺寸。雖然平底鑊蓋和電飯煲蓋的樣子有差,但是如果直徑合適,不是就可以拿來充當電飯煲蓋嗎?然後老媽想起,家裡的平底鑊也有這樣一個鑊蓋…

回到家裡,拿出無蓋的電飯煲和平底鑊蓋,一併!尺寸剛好!於是,我們家就繼續在用原來的電飯煲了。沒有買過甚麼。很好。

路上描寫

[路上描寫1]
午餐時間。新蒲崗平價粉麵店。初中(或高小?)男孩兩枚,和樓面大媽。

樓面大媽收拾男孩們吃完的碗筷。

A拿著智能手機(或遊戲機?),打開遊戲。男B看著男AA不絕地向B炫耀著他打電玩的技巧。

樓面大媽眼尾瞄了一下,工作沒停過的拋下一句:「十五蚊呀吓。」
A:「知啦。」邊打開錢包,取出二十元紙幣。「事頭婆,我要兩個兩蚊一個一蚊呀。我無散紙,要還返錢俾人。」
大媽拿了零錢才一次過走去男孩那邊,收錢、找零。男孩們繼續(看別人)打電玩。

又一陣子,大媽又吐出一句:多啦。返學啦。」動作依然流暢如水,中間並沒有停下來,甚至好像眼睛也沒有特意去看男孩們。
B:「得啦。」一邊收拾,與A離開,邊說:「都未夠鐘,等我喺街度打多兩舖機先。」

- - - - - - - 

我驚嘆於A的圓熟。看著兒童們的交往,時有覺得,他們生活在一個與我們平行的時空裡,他們在遊戲中的認真、交朋友的技巧與人性的黑暗與成人無異。圓熟。而早已是成人的我,竟卻是愚鈍,彷彿在進入成人世界之前,喝了孟婆湯,失去了兒童時代的技能,又失去了兒童時代學習能力。就是,無法安身的,愚鈍。


[路上描寫2]

果欄。
商販A:唉,童子軍跳彈床啦!
對方(購買者):?
A:童子軍跳彈床喎,你無聽過呀?
A旁邊檔口的店主呼喊過去:咪是鳩旦旦囉!是鳩旦旦呀!啲老人家係咁講架!

以上是我路過聽到的,邊走,邊在想,兩者有甚麼關係呢…好一會,才接駁得到兩者的關係:scout 彈彈。

不在那個世界裡,就是不在那個世界裡。


 [路上描寫3]
在萬寧收銀台
收銀阿姐:有無會員卡呀?
男性顧客:乜嘢會員卡呀?
萬寧會員卡。
屈臣氏嘅得唔得架?
唔得,唔同公司
乜唔同嘅咩?我仲以為係一樣嘅添…
老闆唔同。

收銀阿姐,世事都給你看穿了。

Thursday, October 10, 2013

十日一夢——與理大社會創新節商榷


十日一夢——理大社會創新節商榷
王冊文

初見香港理工大學設計學院攪社會創新節,覺得這很好。

設計多年來被視為商業的一環,為經濟發展效力;但同時被質疑是消費主義的推手,以潮流為產品嵌入不必要的使用期限,產生浪費。無論哪種看法,也還是忽視了設計更基本的面向:改善人類生活的願望。而改善人類生活,不必然是門好生意。弱勢社群足襟見肘,哪有多餘金錢消費在改善生活條件上?但同時,西方以至日本的進步設計思潮如通用設計(universal design)、用者為本設計(user oriented design)等早以強調設計使用者 的位置。香港的設計發展如果只停留在純粹商業考慮,未免落後於人。在金錢掛帥的香港,要談未()能賺錢但(有機會)對社會好的想法,大學大槪是一個合宜的角色,以起牽頭作用。

而理大設計學院,根據其介紹,並不只是攪一個為期十天名叫「十日」的「社會創新節」,更在其新大樓內增設「賽馬會社會創新設計院」,「促進設計師以設計回應現今日益複雜的社會挑戰。在社會變革的研究過程中,設計院會在政府、企業及社區中充當策展人、第三度空間及緊密夥伴的角色」[i]。有這樣長遠而持續的投入是件好事,但,看過這「十日」,筆者卻認為這樣的「社會創新」甚可商榷


首先看看「社會創新」一詞,內裡已隱含了對新鮮事物和意念的肯定與偏愛。但是如田邁修(Matthew Turner) 教授在「十日」的講座中對社會創新一詞的定義「是一種共同協作的行為,以圖改革或超越令集體需求被邊緣化或導致不公的制度」[ii],這根本與新舊無關。實踐某個新意念或許會為社會帶來壞影響,重拾一個已不再流行的舊常規反而有可能使社會變得更好。如果社會創新設計院的成立,為的是改變制度不公、謀求社會大眾的福祉,把social innovationinnovation直譯為「創新」,或許失卻了該詞「改革」、「改進」的意味,缺乏對創新的省思面向。當然,作為首屆駐院思想家的田邁修教授已努力在定義上補白,而且,對一個新詞彙 (對香港而言是比較新吧) 的意義的建立,最重要的還是實踐。於是看「十日」裡的活動吧。


理大校長唐偉章在「十日」的宣傳短片裡說得好:「社會創新,人人有份,個個都係主角」[iii]。而田邁修亦在其研究指出,在社會創新設計中,設計者應從過往作為物件/建築的創造者(authors) 的角色,轉變為社會變革的促進者 (facilitators of change) [iv]。這意味著,設計者應該把設計師的光環退去,為社會其他的持份者充權。但,在「十日」裡,設計者依然是明星,其他持份者隱然不見!宣傳都亮眼地介紹展覽及裝置作品的設計師/藝術家,而參與其中的工匠、技師或公眾,及作品創作過程怎樣促進社會的變革/改善,就只簡單一句內文帶過。但既然設計師要成為社會變革的促進者,這些過程不就是最重要的部分嗎?不就應該把光芒分給作品的持份者嗎?如kacama的洋蔥皮紮染,根本只是植物染abc。這樣說不是少看他們的設計,而是,在「十日」裡,他們只有教教簡單工作坊的份,我們根本看不到他們的設計重點:不()在紮染作品,而是在整個系統設計上。洋蔥皮是尋常家居廚餘,但要以洋蔥皮紮染發展為設計商品和工作坊,他們就不可以()在家裡儲洋蔥皮,必須要有渠道收集。餐廳也會產出洋蔥皮,但把垃圾分開處理必會增加員工工作量,暫存洋蔥皮需要餐廳額外騰出空間,洋蔥皮卻值不了多少錢,他們是如何與餐廳協商,促進這項有利環保的合作?同時,工作坊,作為公眾教育,也是他們促進環保方面的社會變革這系統設計上的一環。但他們這種社會創新設計者的角色,和系統設計及系統中的其他持份者,在「十日」裡都看不見。又如Brian的木頭車桌子,初看不過平平無奇,但原來這是在Brian了解過手製木頭車的製作工序、及與木頭車師傅李帝友共同商討而成的設計,為的是要幫忙開闊木頭車手藝的市場,背後的商討和意義就絕不平平無奇了!更不要說小小木頭車背後的社區系統,原來李師傅多年來在社區建立了良好關係,由車房和清潔工為他收集社區的廢棄物作木頭車原材料。但這些資料,都不是在「十日」的展覽裡可以讀到的[v]。展覽呈現的,依然是設計者作為物件創造者的思維。裝置作品亦是如此。例如以竹梯搭成的梯陣,雖然邀請了公眾為竹梯上色繪花,竹梯卻都梱在一起,各參與者的創作明顯不被重視,不過是「偉大」藝術作品裡的小部件,何來「個個都係主角」?

十日」除了展示social innovation相關的設計/藝術作品,主辦單位亦有主動發動一些social innovation的設計計劃,如「新耆士時裝秀」。這個長者時裝表演召集了「一班本地年輕設計師致力賦予銀齡時裝新定義。…旨在通過原創及貼心的時裝設計傳遞銀齡一族正面、充滿活力和自信的形象[vi]敬愛長者心意是好,但背後的意識形態恐怕不太好…活動打的旗號不正是專業的年輕時裝設計師為不懂時尚的長者設計新衣,為他們挽回自信光彩?長者不單成為需要設計師打救的被動角色,更被納入時尚的規範裡!活了那麼久,終於可以離開學校、公司與潮流的規範,自己愛穿甚麼穿甚麼,天天穿同一款衣服也不用惱人家笑話,你卻要把長者捉回去時尚的規範裡?啊,也對,現在銀髮族正是有待開發的藍海金礦,不把他們也納進時尚圈裡讓他們乖乖每季追逐時尚買下新衣牚的話,要如何賺他們的錢呀?但這不過是慣見的市場策略,並無社會改進或創新可言。當然,你可以說這樣的一個時裝表演可以叫參與長者重拾對自己外表的自信,也未嘗不是好事。但受益者稀,卻在社會裡散佈了「長者也要穿得型格時尚 (而且這是由年輕設計師來定義的) 才行」的魔咒,這樣上算嗎?筆者並不是說設計者不能介入長者的衣飾裡,但如果設計者視自己為協作者(facilitators),就不會以一個時裝表演這種奇觀展示方式來介入,而是會深入探視長者在衣飾方面的需要。如果整個計劃是設計者與長者共同檢視長者的衣櫥,了解長者的喜好和需要,再為長者提供一些穿搭的提議,或為長者添置少量衣飾,讓他的穿搭更簡便好看;或者是根據一般長者的狀況,如五十肩、關節退化、需要經常量血壓等,設計一些方便長者穿著使用的舒適服 (或者是病者甚至普通人均合宜的通用設計),會比較切合social innovation的主張。

筆者並不希望否定他們的努力,畢竟「社會創新設計院」的成立是件好事,是香港關心social innovation面向的設計的開端;而且「十日」帶來的講座和電影,在在都展示了世界各地的好例子。只是,手握賽馬會龐大資金贊助與大學的學術資源這樣的雙重有力支援下,這首屆的「社會創新節」難免叫人感到失望。

到底「十日」只是香港社會創新設計的奢華南柯一夢,還是有待發展成熟的小小發端?Let’s wait and see.


[i] J.C.DISI:亞洲首間以設計為中心的社會創新設計院: http://www.polyu.edu.hk/cpa/Excel@PolyU/2012/12/viewpoint_c.html
[ii] Turner, Matthew. (2013) Tete-a-tete. The Hong Kong Polytechnic University.
[iii]【「十日」社會創新節】創無 (短片): http://www.youtube.com/watch?v=DvTysJFgcTk&feature=player_embedded
[iv] Turner, Matthew. (2013) Tete-a-tete. The Hong Kong Polytechnic University.
[v] 資料源自:《小作業大智慧──訪尋深水埗手工業者圖錄http://www.hkcmp.org/craftsman_book.pdf
[vi] http://www.10dayfest.hk/ageless-catwalk/

Friday, September 27, 2013

迷你描寫

在旺角繁忙的斑馬線。
綠燈,海一樣的人群,都一起在過馬路。
其中有一對年老的老外夫婦,是旅人吧,都穿著品質良好的休閒旅人服,老公公的是polo shirt,老婆婆的是白色輕薄綿紗襯衫。老公公扶著老婆婆的手肘,老婆婆舉起手上的卡片型數碼相機,拍下眼前滿眼是人的過馬路盛況;同時,他們是在人群之中,跟著大家一同走過對街。一個可以放心依靠的老伴,一座可以放心在綠燈過馬路時無需留意路面情況的城市。刹那覺得那位老婆婆非常幸福。

條子記事

又是無端的累。
很多東西想寫,卻沒有力量去寫,也沒有力量去做各樣事情。

條子記下一點東西吧:

瑜伽
- 美人魚老師說:易筋經其實就是瑜伽。因為易者,日月也。yo-ga,日月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呢?

- 小風箱呼吸法。
美人魚老師說:我們沒有主動的吸氣,對不對?因為我們只要專注在呼氣,呼了氣,空氣就自然放入我們的身體了。我們的生活也是這樣,我們付出,就自然會有收獲。
對的,雖然我們沒有空氣就會死掉,但其實我們要做的,是好好的把空氣呼掉。好好的把自己的工作和本分做好,回報是不用太擔心的。namaste.

古書堂事件手帖
- 人人在看甚麼植樹的時候,我在看古書堂事件手帖,非常非常的喜歡~ 每一本書裡的故事,除了在書上印刷出來的故事,還有每一本(舊)書在人們手裡流轉而經歷過的故事。書是死物,卻因這些而變得無比溫暖。非常喜歡這樣的故事,也非常喜歡書。不知道從前我送出去的書,現在如何呢?如果書能說話,我想聽,它們這些年的故事。

- 好想知道,在日本,《古》裡提及的書,銷量/借閱量有上升嗎? (真是,少時不努力,老大徒傷悲。如果中學時就努力學下去你說多好,就不用現在才來背げつようび、かようび、すいようび、もくようび、きにょうび、どようび、にちようび啦…) 非常非常喜歡,他們以這樣的手法介紹舊書。有意義的書,是可以穿越時間的。

- 非常喜歡,日本這種把悶蛋東西變得很有魅力的能力。直抄面書上跟某老師的討論:
status:能夠把目錄學變得趣味盈然,就只有日本吧…
TW: 不一定,目錄學本來是中國舊學大宗之一。舊學人舊學統仍在。
我:可是我們就只有悶蛋舊學人舊學統啊~最近在看日劇古書堂事件手帖,驚見日本連漫畫也有目錄學,而掌握目錄學知識的古書店主是一副文藝少女模樣,故事是推理種類,以目錄學知識來破案。一新了目錄學的古板印象~ 很喜歡~ 所以才有點感概啦…
TW: 非也,舊學人不一定悶旦,或根本不能用悶旦與否來介定。
我:或者應該說是「入唔入屋」?我之前沒說得很清楚。我的意思是,他們有讓大眾都欣賞、認識、尊重一門學問的能力。目錄學或其他學問本身當然有它們自身的魅力,但這跟大眾對該學問的觀感,是兩回事。
TW: 學問何需入屋?這是消費主義時代的迷思。
我:這不是消費主義的迷思,是對學問的尊重。覺得老土、無用、賺唔到錢、無價值,然後整個社會都輕看學問,是對學問的不尊重。最後其實對整個社會都無好處。

迷你描寫
- 在旺角繁忙的斑馬線。綠燈,海一樣的人群,都一起在過馬路。其中有一對年老的老外夫婦,是旅人吧,都穿著品質良好的休閒旅人服,老公公的是polo shirt,老婆婆的是白色輕薄綿紗襯衫。老公公扶著老婆婆的手肘,老婆婆舉起手上的卡片型數碼相機,拍下眼前滿眼是人的過馬路盛況;同時,他們是在人群之中,跟著大家一同走過對街。一個可以放心依靠的老伴,一座可以放心在綠燈過馬路時無需留意路面情況的城市。刹那覺得那位老婆婆非常幸福。

Thursday, September 12, 2013

[初心日語]打開耳朵

清音與(半)濁音好難分…生字常常寫錯,有兩點變無兩點,無兩點又無端加了。然後就是甚麼時候是促音(加つ),甚麼時候是長音(加あいうえお)…

學習一個新語言,就像打開另一個聽覺的國度,原先不在意的音調和節奏,在新的語言裡已是千差萬別的世界。就像,原先只認識紅色,但原來,紅色裡有桃紅、紫紅、洋紅、鮮紅、橙紅、酒紅、暗紅…

記起符號學裡指出的那個未有符號指稱的混沌世界。學習符號學時,世界在我的眼中早已成型,於是,混沌只是槪念。但,現在,打開耳朵,努力學習,我相信我會經歷,由混沌轉成秩序的過程。

Monday, September 9, 2013

微小的幸福

從前,公司附近有一所素食店,是我的私家飯堂之一。後來,它所在的商場把它趕走,改為零售的店。自此公司附近再沒有好的中式素食。

最近見它的名字貼在商場food court的木圍板上,知道它要回來。今天午飯時去碰運氣,果然已經開業了!走近,見在櫃面的阿姐還是舊日的那位,就上前高興的跟她說:
真好啊!你們回來了!
她:是呀~ 你還在xx工作呀?
 我:是呀!(她竟然記得!!!)
(收銀)
她:你要多吃一點啊,這麼瘦~
我:沒辦法啊,一直都是這樣…
她:不過呢,吃素會長肉的,因為吃素會比較好吸收啊~
我:(好啊好啊~ 的確,多吃肉好累…)所以就是說你們回來真好啊~ (我長肉的任務就拜託你們了~)

把餐捧到座位,先喝一口湯,嗯,就是從前的味道,好甜。雪耳木瓜湯,初秋,潤一下,剛好。如與舊日好友重逢。「這一碗,讓心裡好滿~

希望他們好生意。

思念的氣力

因為看見他(的相片),所以又再次加倍地想念他。原來虛耗很大。浮。要大大力呼吸。像生存在非常稀薄的空氣裡。像魚離開了水。

我知道我的氣 (生命能量) 非常有限。生來就是如此。太瘦了你,醫師說。這我是接受的。父母就只能給我這些,這是篤定的,不能強求。這是上天給我的功課。我要學習的,是如何減少虛耗,讓工作時能專注快速的完成,讓休息能夠有效。但我卻在所有不明的地方把精力虛耗掉。思念是虛耗,但要強迫自己不去想念亦是虛耗。其他的男子,現在回想起來,也不明白自己當時為何會動心,很輕易的都放下了。如果有思念,都只是朋友式的關心,從不揪心。我不明白,為何我就是放不下他。不過是一個男子。才不過是一個男子。為何這麼難?到底要怎麼做?

Tuesday, September 3, 2013

稿件收集箱——懷舊活動漸變符號消費

最近某商場以舊香港為主題,來自日本的無口貓以各種舊香港造型亮相。題為「走過獅子山下」,商場內的佈置卻自以為有趣地把獅子山改成「無口貓山」,或者筆者愚頓,未知原來香港精神已經變成了「無口貓精神」——是「無口難言」乎?

嗯,想來,現在香港社會似乎非常喜歡懷緬過去,除了商界喜歡挪用懷舊主題創作商品或做宣傳,政府的「家是香 港」運動也要祭出「獅子山下」以期團結港人;文化界亦有一股懷舊本土熱,舊區老店導賞團、式微工藝工作坊、 墟市小販節、介紹小區老街散步的出版和報道等等,不一而足。

一切只為貪新鮮

如果說香港現在有一派本土主義是排外的本土主義,那麼這些或許可以稱為懷舊本土主義,舊日裡自有香港的所有美好特質:老店的人情味、舊香港的美學、香港人的刻苦奮鬥精神…當然,文化界攪的絕大部分活動,並非只為懷舊而懷舊,有的是為了爭取保留重建區、有的希望攪旺老店小店助其營生等等。善意之餘,有時我會懷疑活動對社區或大家珍視的價值是否有真正的正面影響。

間或在某些活動過後,聽聞當地攤販抱怨「阻住晒」,亦有小店老闆對眾多慕名前來拍照者感到煩厭;更甚的是 ,似乎這些老區文化活動製造了一股文青之間的潮流,而潮流,是能單純以消費而獲得的。並非反對消費,只是 如果這些行動/活動到頭來只成為(偽)文青的符號消費,甚至反身佔據消滅原生態,豈非得不償失?

最近在做香港活版小印店的考察,有一些觀察。

這類印店就是以承印單據名片等辦公文儀的街舖式小店,店子既接 生意,亦在店裏處理印刷工作。這些印店近年也曾牽起小風潮,大概是緣於電影《歲月神偷》吧!不少年輕人或文 藝工作者對此很感興趣或覺得不捨,視為老香港的特色之一,感嘆師傅的排版工夫,希望參觀印店、參加工作坊、 或購買幾粒鉛字做記念……,而這些,抱歉說句,似乎都只是貪新鮮,或者是對舊日的無根幻想。

新鮮,並非指事物本身,而是指對觀者而言。活版印刷雖為老工藝,但現時大眾和西方近年發展出來的新派活版印 刷工藝所追求的活版凹陷質感卻是百分百的新鮮事物,舊匠人均指墨色清楚卻不會把紙張打凹才是真功夫。舊事舊 物承載着舊日美學或歲月痕跡,來到環境全非的今天,對於從沒見識過經歷過的人不就是新鮮!

 說香港特色,鉛活字原由德國人古騰堡發明,經傳教士傳入亞洲,本土元素稀微,例如香港的活版師傅會把用來暫 存字粒的木托叫作「字的」、填充版面空間的鉛粒叫「瓜打」,都是音譯英語(composing stick、quad),是舊時 香港的常見譯法跟大陸和台灣的譯法不同。從細節中更見這些活版小店反映所在的地區性,例如位於中環的店子會比較執着印刷品質,各種英文字體的存量也 較多;新界的店子則比較隨意,印品亦以中文為主、英語為副,由此可想像地區顧客之別。其他不贅,但足見工藝 、工具和印刷本身並沒有香港特色與否,它們卻可能是香港歷史的載體,如果穿越表象讀到「人」這個層面裏。

事實上,這些店子的店面依然存放活版印刷所需的工具,但不少已經不再以活版承印單子,店面只接客,單子交同 行以柯式印刷處理;其他還在以活版印刷的小店,做的幾乎全是老主顧或街坊生意,店主(通常同時也是印刷師傅 )年事頗高,行業競爭激烈,如便捷的網上下單服務、便宜的全彩柯式印刷等,他們似乎都是守在自己的店裏等待 這門工業日落西山。

選擇性記憶作祟

這個工藝的沒落,可說是時代的更替,無論多少次的導賞參觀報道介紹,均無法叫它重新興旺。當代的各種活版嘗試都是新的:新的美學觀(不打凹紙張-->凹陷質感)、新的市場(實用辦公文儀-->文創手藝╱小眾獨立出版 )……,大部分更是連鉛活字這個活版的最大特色也徹底捨棄,都用上一體成型的樹脂版,不再逐一撿字排版(那其實就是「凸」版印刷而非「活」版印刷吧)。至於活版印刷裏的香港歷史和特色,則有待進一步探究,只是,無 論是新嘗試或是單純保留工具,均無法讓我們保持或回到過去。

若然懷舊者喜愛真正的生炒糯米飯,卻不願當那由生米一直炒呀炒炒到熟的辛勞角色;喜愛鄰里守望相助,富起來 卻愛入住「豪宅」,一切鄰里問題均由管業處先人一步地管理好了,於是連鄰居貴姓也不用知道,這樣的懷舊只是葉公好龍,之所以美好,是選擇性記憶作祟,只是逃遁。

若然以為現在的社會問題能夠以「重申過去美好、重回老好日子」來解決,則未免是一廂情願。不少九十後則根本沒有經歷過什麼社區鄰里同舟共濟,就是年紀較大經歷過的,不少人均安於今天生活,他們根本並不能與懷舊者分 享同一個美好,遑論可行與否吧。

舊事物已經失去舊日的社會和環境因素,要在今天繼續,就不能不面對當下的境況。若然真的珍視某些舊價值,希望在今天傳承,首先大概是要老實面對當下吧。

信報 時事評論 A18版「香港文化監察」專欄
2013年9月2日 刊出
(本文為混合修正版,保留了編輯起題及部分改動,部分為未編輯的作者原文)
(很少在這裡貼編後文字,都貼自己的原文,可見今次真的寫得很一般…感謝編者)

Monday, September 2, 2013

每一次的疾病,都是一次的救贖

感謝我的身體,承受我的任性。

這次,我的身體說,你要知所進退,你要張弛有度。

我所有的,很有限,不能過度虛耗。夠用的,只是不要亂花,就好。


記取教訓。要愛護自己的身體。很實在的,去愛。呼吸、喝水、吃飯、休息、放鬆、微笑、運動、按穴… 同時,沒有事情值得你去動氣動怒和擔憂,因為這些都無法改變事情,只會苦了自己。記住。

Sunday, September 1, 2013

如何

剛在面書上看到這麼一段文字:
有一位師父問徒弟:
如果你要燒壺開水,生火到一半時發現柴不夠,你該怎麼辦?
有的弟子說趕快去找,有的說去借,有的說去買.....
師父卻說:為什麼不把壺裡的水倒掉一些呢!

世事總不能萬般皆如意,有捨才有得
人生的許多尋找,不在於千山萬水,而在於咫尺之間~
這是我在想的問題。
不夠。
時間不夠、健康不夠、能力不夠。
火麒麟周身癮。甚麼也想看、甚麼也想學。
但我已經很壓抑,身體如拖著鉛一般累,很多電影和展覽都已沒去看,有時連跟人寒暄也懶。
明明覺得自己天天無事,卻又覺得自己天天在忙。
這是甚麼回事!
這是我必須解決的問題。否則實在是無法前行。

昨晚在收拾一格儲物櫃,那格原本都塞滿了東西。但我把東西都拿出來,分類,重新整理。亦找來與儲物櫃尺寸更配合的小盒子,拿來存放分類後的東西。仔細收拾後,竟然清爽多了,更有空間剩下來,暫存了另一格快要掉出來的東西。所花的時間比我想像的多,又因為把東西散滿一廳無法任性的中途停下來,就晚了很多才睡。但依然不減這事的意義,而且,自己得了解,整理是需要比想像中更多的時間。

整理。對,我實在沒有怎麼整理自己。自己的物品和空間;自己的時間、生活習慣和身體狀況;自己的心。就是逃避和懶惰。其實我又怎會不知道有些事情是我自己一手造成的?惡性的循環。親愛的,要面對啦,就趁要搬寫字樓,就趁日文還未去上課。面對,整理出一個清爽的自己,身體也就自然會好起來。多麼美好,不只要期待,我要擁有。

同時,就是捨棄。需要時間來整理,就要把無聊事情捨掉,才能騰出時間。那些直盯手機的時間,坐在電視機前或沙發上發呆的時間,就是要捨掉啦。明明知道走去倒杯水喝、去個洗手間、做些簡單小運動、讀幾頁書等等的小休息品質更好,而且不會像盯手機和發呆一般不知道時間的流逝,就是懶惰和壞習慣讓自己浪費時間。要確切地捨掉!

當然,收拾時也要,很有智慧的,在整理過程中捨掉不要的東西,有些東西,是必須要割捨的。天父,請給我這樣的智慧。我知道我自己很難是那種輕身上路的人,但,最起碼,讓自己能負擔得來,而不是像現在這樣以最低限工作來逃避和堆積。

就是現在!請天父看顧和堅定我的心志。

Saturday, August 31, 2013

謹遵師命

有時候,就是要真的被火燒過手指才知道痛。

心情不好,(無)事忙,身體差,萬般不如意,早些日子就是在路上看見各樣的感興,也提不起勁寫下來,連面書也只做cd-rom。我以為,日子就這樣過也沒關係,原來不。

友來郵約稿,題目未算是我最擅長的,但心裡估算著自己的觀察和想法還是應該能夠成文,就答應下來。這可算是我寫的最辛苦的一篇稿子。多月沒有寫東西,對著電腦就只能把零散的想法都打下來,卻毫無結構,花了很多時間整理和刪節 (刪的應該比最後交出去的字還要多,真白癡),出來的結果卻只算勉強合格,未合我意。

其實,編輯老師早就說過,你們要保持著自己寫文章,不能只編而不寫。因為如果不寫,你的能力就會失去,而且編輯時也會變得不切實際,不再能了解作者。而我自己是知道的,文字對於我而言,比起設計、比起繪畫,更為重要,不能沒有,不能失去。現在吃了教訓,又在這裡寫無人閱讀的文字,心情似乎隨著再次寫字而見好轉。

以後也要保持著,要寫,一直寫。謹遵師命。

*     *     *     *     *

「謹遵師命」。這是很封建嗎?不能有自己想法、自己路向嗎?現今世代不是要獨立思考嗎?愈學習,愈發現自己渺小無知。在自己未知的範疇面前,是要先否定,還是要先聽話?似乎是後者。在美人魚爸爸的瑜伽課裡,又做單鼻孔呼吸法,要做收起食指中指的控制手印。一位同學問,不這樣做可以嗎?我只要蓋住單鼻孔就可以了,不是嗎?美人魚爸爸是著重傳統與修行的瑜伽老師,一直不許同學在課上懶惰,斬釘截鐵的就說不行,一定要做手印。同學追問為甚麼?這手印好難做,是有甚麼作用嗎?老師就直言不知道有甚麼用,只是傳統下來是這樣,就要這樣做,在學習瑜伽上,服從和尊重傳統是很重要的。老實說,老師的答案就是沒有說服力啦,但一直跟他學瑜伽的我,知道老師並不是不求甚解的人,課上老師常常會解釋瑜伽動作,也在真正困難的部份給我們驟步做練習,可見他一直有在研究在了解。他的選擇就是在未知之前,先遵從,在實踐和理解後,才加入自己想法來教學。雖然在其他無要求的老師的課(例如坐在地上很辛苦就坐在瑜伽磚上吧)裡很輕鬆,但根本沒有進步和鍛練。謹遵師命所指向的不是盲目,而是在未知以前抱謙卑的心。謹遵師命是作為踏入未知的第一步,這是需要的,也是比較輕鬆的 (不然就一次又一次的自己拿火燒自己手指吧)。

*     *     *     *     *

最近跟一位大學時的老師談起,原來她在這些年間學懂了日文,雖然會話是不太ok,但聽的讀的都基本上無問題。我好生羨慕。她就叫我趁年輕把這語文攪定!她說,日本人的研究很厲害,可惜的就是他們的作品都是日文。唉…又何止研究,手工藝的書籍,只要看了日本出版的,其他的都不會看得上眼,他們的information design 太厲害。雖然information design 的風是由西方吹起,但比較起來,西方的作品大多不及日本的解說清楚,鬼佬就是有太多designer ego…

日文,我是一直希望諗的。中學時因為學業而中斷了日語初階,大學,碩士,編輯課程,到現在。早前考量的是,如果我要諗日文,我就要去讀他讀過的日文學校。沒有辦法,怎樣問也好,在香港,最好最認真的日語學校就是那所。我能負荷那些情緒嗎?其實現在我也不知道可以不可以,但是,現在我很清楚的知道,我學日文是為了自己,為了追求那未知的知識和智慧,為了遵從師訓。而很幸運,身邊也出現了日語很厲害的朋友 (親眼看過他打電話到日本要求郵購一件小東西到香港,因為不是設定給外國人購買的,情況複雜,但他的對答非常流利。看不到樣子和口型,是比一般對話困難的,我嘛,如果是英語或普通話電話對話,也會感吃力。所以認定他很厲害!)。於是,麥子的顏色對我這隻小狐狸而言,不再只是代表小王子。是時候謹遵師命學日文去。第一步是把學過而又忘記了的東西先自習回來。

書此為記,供日後軟弱時重讀,請堅持下去呀!你可以的。 :)

Wednesday, August 28, 2013

遇見

多少次了。我想按下friend request的confirm key,為的只想知道他的近況如何。那邊天氣好像熱得很過份啊,你還好嗎?自己一個人住,學懂了做一點點簡單的菜嗎?還是餐餐都在外食?地震的時候,還可以嗎?垃圾的分類好像好麻煩耶,沒有做錯吧?還有,早些天,想跟他說一句:生日快樂啊~ 但,不行,不可以。我知道,只要我在想,我就不可以。不過,如果已經都沒有關係了,我還會有心意想去按那個鍵嗎?矛盾啊。

但,今天,就在他的老師的面書上看見他們的合照。他們在那異地碰面,竟然。他很好啊!(其實根本用不著我擔心,就知道他會沒問題啦,只是無謂的掛念) 好像晒黑了點,也似乎稍稍的壯了點,還有,成熟了。不變的是那雙大手,還有眼睛好像對不上鏡頭的小毛病。以單線條繪畫出不同著名畫家畫風特徵的白T好像在美術館旁的精品店的貨色耶,不過好可愛啦。他一定好高興,因為討厭拍照的他,竟然跟老師合照,還讓她貼到面書上。而且,他在諗pre-PhD Programme嗎?不是MA嗎?好厲害!這麼短的時間已經跳Programme了?這傢伙!一個人自己背包旅行、短短幾年學一個語文學到可以去當地讀pre-PhD (而不是去進修該語文),就只有他自己一個覺得自己不厲害吧。在做義務導賞?那應該是他的研究的一部分?是以人類學研究藝術與社會的關係嗎?他找到了自己的路了嗎?真好耶~

不行啦!他實在是太努力了。我實在是不努力不行。是希望跟他一起努力的,然後,如他所欣羨的公公婆婆那樣,老來手拖手在公園散步。從前他眼裡閃著光芒的說出他對old couples的欣羨,我又何嘗不是欣羨著?只是,如果不行,我們就在平行線上各自的努力著吧,雖然眼裡都是淚水了,但是,為了如果將來有那麼一天我們遇上,我要那時候的我是自愛的我,美麗、溫柔、堅強、良善、淡定、睿智。

今年到現在夢見他兩次。

一次在早春。夢裡滿眼是開遍的櫻花。我覺知我不是在場景中,我只是一個觀眾。然後,他在賞花。他的身旁是一個新的她。他戀愛了。我眼前的影像矇矓,更多是覺知的,包括那個他是他,旁邊的那個她並不是他放不下的她,和他們是在戀愛中這些「事實」。

我把這當成是他幸福的根據了。真好啊!雖然如果他跟別人戀愛,我會流淚,但我更希望他幸福,就算我不能成為他的幸福,也是如此。流淚就流淚吧,也不能要他不幸福。

另一次在大約五、六月?忘了,只記得是我非常低沉的時候。「我」在街上,大槪在跟甚麼人在談,評論著那街上巷子的盡頭是一扇不能通往的門,但人們就是愛到那裡參觀那門,似乎那門就是價值之所在。「他」(也是覺知的,我看不到他的臉)迎面走來,口裡唸著:「這扇門不行,就去找另一條路吧。以你的性格,你是不會放棄的吧。」並沒有停下,就擦身離開了。

而這是他的忠告吧!雖然現在我還未走出那些漩渦,但的確,路不只一條。不用死牛一邊頸的。討厭,其實大槪是自己也知道的吧,就是要在夢裡由他口中說出來。

就這樣吧。總之我要努力,要不輸他啦~ 哼~

Thursday, August 1, 2013

書展2013購物流水帳

不能集中工作的壞心情,倒不如打一下流水帳整理自己。

今年在書展,有一個超迷你的小小展覽,展出了詩人與設計師的活版實驗。實驗的過程非常痛苦,不,不是製作過程,製作過程裡的困難是在意料之內的,是心裡非常痛苦,我想,或許差不多是時候了,不過,我願意靜靜的多看一陣子。而展覽,也因著種種,變成沒有後續的無聊。倒是感謝書店給我們空間。set up那天下雨,move out那天也是。而我則在set up 後病倒了,到move out還沒好過來,大孩子們看見了,說是淋了雨吧。我不知道。我只知道我像個白痴。今年是書店最後一年參與書展,卻給它們展出只有這種水平的展覽,還不懂得人情世故,也不拉大家開心拍一個照…無可救藥的白痴introvert。

一直病著工作,到現在還是一切都緩慢如龜。

在書展逛的那天也是如此。停留的時間似乎多了,買的東西卻少了。

後來跟編輯班師友們談起今年書展。大家談的是對業界的觀察,說,今年,很靜。但於我而言,最深刻的始終是年復年我借逛書展對自己的觀察,對書展裡買書買得像是無意識狀態般的自己。
(而我驚異於某位老師完全不知道香港簡史的事…媒體真的可以叫人盲,不過我們又何嘗不是如此?只是盲在不同地方而已。不過,老師聽到我說這事,也認為這是有問題。不是河蟹與否的問題,而是對作者不尊重的問題。編輯之本。這不是左或右的問題,不是政見的問題,不是史觀的問題。對於香港的民粹,我很悲觀,但,在我身邊,總有被正常社會視為不正常的正常人,微小的安慰。)

流水帳如下:

交通:
來回均是5C+小輪

入場:
- $10 (對,雖然可以,我卻沒有用免費入場的手段,不希望麻煩到人家)

lunch:
- 素陳村粉 $25
好像是首次沒帶三文治。凍冰冰的對病人不好吧…ok,是我懶得先去買。
展場有很多彿教booths,大槪如此大會才安排素食檔攤吧。
在櫃裡一直keep warm的陳村粉結成了一疊,醬汁倒是不錯,以為只是香菇碎的棕黑一大團,裡面卻有不同的食材,有橘子的味道。

買物王:
- 日本過季手作郵購雜誌 (只看不郵購的我買便宜的過季雜誌剛好) (送一個原本不是那本雜誌送的手提袋子,奇怪的市場策略) $25

香港求實圖書(賣簡體字書的):
- 關於穴位的書 $50 (其實是$100/2, 跟在場的一位太太夾份買) (送按摩穴位用的木東東)
- 蕾絲鈎織教學的書 (日-->簡)
- 超好笑!我是日語學習書(韓-->簡)
$58 -$5 (買一送一,又是「簡體字書平於是亂買」一例) (使用了入場時贈的$5卷)

學生勞作:
- 布用印台(舊藍+舊粉紅): $20@ x 2 (一年比一年平宜啊天呀,早期投資慘蝕,円有跌這麼多嗎?)

三聯(@3/F,文具專區):
- mt 膠帶:$170.3 (因為有85折就放血了) (純色:淺彩藍、橙黃;格子:綠、銀;棗紅日本傳統圓形花紋;青綠白小圓點;1-10數字+圖案;水色斜紋) (送scrapbook材料小包)

三聯 (8折):
- 土製香港:$78.4
- 花花世界5:$60 (好喜歡今年的花花,又或者只是我心情不好所以太激動)

天窗:
- 丁丁企鵝5:$58 (只是一般,倒是留意到花花跟丁丁有著同樣的關懷而不一樣的表達方法,還有就是丁丁有太多其他人都做的題目,江就是每個題目都拿來做一點)

熱血少年:
- 第一期:$20 (黃XX選舉失敗走去做傳媒的成果之一,港漫的開島和厚薄,部分全彩,不少畫風非常日漫,卻全是港人主筆,包括小雷江記咳神。賣美女賣萌的少年漫畫卻又同時軟宣社運(Wong's model only)。唔識死(a. 港漫無得做偏要做,b. 開托漫迷宅人政治藍海)實在太有趣,雖然部分漫畫實在不對口胃,但睇佢攪乜都夠值回票價,希望買到下期)

商務:
- 過得還不錯的一年(譯書,非商務出版):$96

大塊:
- 為甚麼我們這樣生活,那樣工作(譯書):$96

- 編舟:$70 or 80 ? 忘記了…
電影節時看了電影(http://movie.douban.com/subject/11500954/),非常非常的喜歡~ 所以買小說啦~

- 京都小伴遊:$93 (送筆記本)
讓眼睛去一趟小旅行吧,如果肉體不去的話。

共:~$954.7

Saturday, April 27, 2013

在4月19日,我寫

雖然佢地成績麻麻,求分又好鬼中學雞,落堂又拉住吹水唔放我走,但我真係好鍾意依班學生:佢地上堂留心、活潑、幫我攪gag(大家笑下上堂無咁悶)、會主動問valid(同埋唔valid)嘅問題、會主動去諗自己身在香港作為設計師嘅角色應該係點(而唔係"咁我將來出嚟都係打份工唧,咁都無得諗架啦"),夫復何求? 

而那天,他們中間有兩個工業設計的同學問及香港工業設計的發展,希望鑑古知今,開創自己的出路。我介紹了Matthew Turner的香港工業設計發展史。昨天上課特意把書帶在身邊,沒想到他們已把書借到手。這樣的孩子真讓人心甜。 

但其實,我已經厭倦了只能從陌生人中間得到安慰。我希望可以信賴的人在我身旁,這樣就好。

Friday, March 15, 2013

昨天下午阿king走來告訴我Howard離世的消息時,我完全不懂得反應。
然後打開面書想寫點甚麼,卻是空白。關上面書,懷念他。

我在剛入職現職時認識他,當時是socially yours conference的最後準備階段。之後只要民間博物館計劃與理大設計合作,我們就會碰面。他是民間博物館的支柱,而旗下的利東街整整一條街、地毯橫額與皮革升級再造實驗展等等展覽,在在為社區、抗爭、環保開展了空間和想像,自不待言。而他作為經驗豐富的策展人,其調度與處事仔細而明快;我這跟旁邊一起工作的新丁從中學藝至今亦未精,已覺獲益良多。

但在懷念他的時候,最多在我腦海裡出現的場景,卻是他作為一個個人的小片段。
記得一次在工作會議中,他不動聲色的為同樣是工作伙伴的女友倒來一杯溫水。我只是眼尖才瞥見,似乎當時她有點不舒服。他們低調得緊,但我看見了細心和溫馨。
亦記得我倆在回家途中的巴士上。因為我們住在同一區,工作後大都一同離去。下班不談公務,那些對話確實的內容已經忘記,記得的是他不吝分享career path發展 (要知道他並非我上司,風花雪月更輕鬆)。感謝他對我這個後進的照顧。

記得梁文道談到過文化史中有一種人,他們很重要卻是隱身的。他們全副心力都在幫助文化界的發展,如果沒有他,當時的那些事情那些人就不會出現。但他們本人呢,則如同注腳般,你需要花一點功夫才能看到。而今,Howard就是這樣的人物。這是對一個編輯/策劃者最高的讚譽。最少對我而言是如此。

感恩。願安息。一路好走。

Monday, March 11, 2013

在facebook看見某個活動有感

純然很喜歡"舊書分享會"。
 
我一直不明白為何只有"新書分享會"而沒有""舊書分享會"。
 
我當然明白,"新書分享會"背後是一連串的(很多時候是艱苦、甚至虧本的)資本運作。同時新書很有可能是面向當下而作,分享會有其當下社會意義。然而,書與報刊和網路的不同,書應超越即食,是記錄是參照,可沉澱成知識成體系。回顧(好的)舊書,應該與推廣新書同等重要,若不是更重要的話。

所以,很喜歡"舊書分享會"。

夢幻食譜

史上最完整的蔬果飲食圖鑑:營養功效、挑選、保存、烹飪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574317
 
這本書把我夢想的食譜做了出來!!!

最近在想,當代的食譜是一件奇怪的生物:先叫你準備材料如下,然後教你如何煮,再用美美的完成圖來引誘你試做。但一般真正地煮食的人 (如母親或廚子,而不是一次半次玩玩吓的那種情趣煮飯仔) 實際上的購買食材和煮食過程是怎樣的呢?先到菜市場看看有甚麼價格相宜的新鮮食材,或看看家裡還餘下甚麼,然後想想要如何配搭,邊煮還要邊試味,或許隨手隨心還會加點甚麼。(如果你是依食譜列購物單然後無論如何都要把那些食材買回來煮完餘下的放在雪櫃不知如何或沒時間處理最後給垃圾筒吃掉那樣的話,你應該已經被食譜模式洗腦…) 而這樣煮食,需要的知識是:每一種食物的屬性、處理方法及得宜配搭組合。而這本書似乎就是在做這樣的事吧…

(未入荷,但實在太shocking!在腦裡想想,然後那樣的書就出現在市面!希望內容真的如我想的那樣吧~)

剪存

這是素黑今天在自己的面書貼出來的文章。因為覺著是很好的提醒,所以剪存在這裡。

付出需要求回報
素黑
在南京先鋒書店的新書分享會裡,我問了一個問題:付出是否應該要求回報。
... 有些人很天真,以為付出談回報是不應該的,因為假如愛對方,應無條件地付出。我說錯了,付出是需要求回報的,不是為了滿足自己,而是為了開放和平衡雙方能量的交流,避免對方變得理所當然地受取,助長惰性,令付出變成單向和病態。
在育兒的層次我們都明白需要求回報,就是讓孩子學習回應被愛和照顧,如教他們尊重你,說謝謝,這是成長教育的重要一環,也是家教。這種回報同時也是給自己的付出的動力。
但在情愛層面我們卻容易混亂,盲目付出,以為不求回報才是純粹的愛,這其實不符合人性。只要是合情合理的回報,我們都應該祈願。重點不在回報的內容是什麼,而在交流和溝通。
別以為自己不需要回報,當你以為付出是不講條件時,你很容易因為花光了有限的能量去付出而掏空了自己,結果你撐不下去,身心衰竭時慾望的反彈會更大,你會埋怨為何你已付出那麼多,他還忍心這樣對你,你的怨恨和不甘心會變成心理的毒瘤,殘害你自己。這才是不應該的。
我們還需要注意到底付出的具體內容是什麼,是否出於自我滿足?是否過份付出而忘了照顧自己的感受和真正的需要?所給的是否對方真正的需要?會為對方造成壓力還是禮物?檢查付出是否淪為蜘蛛網讓人窒息而死,抑或是包容的自由。

Friday, February 15, 2013

記錄

收拾時找到去年7月書展的買物單。okay. 我知道這已經久遠得有點過分。但還是很想打進來作記錄。把一年一年的書展購物明細開展出來,或檢視過去買下的書,會看見自己的。這是記錄的意義。

@中華書局
- 深夜食堂x2期=$100

@學生勞作
- 日文橡皮章書籍=$168
- 布用印台(淺淺淺淺藍)=$24
- 布用印台setx2=$132

@?
- 盧梭:一個孤獨漫步者遐想 (<--本來想與公民不服從於聖誕假期同讀,結果現在還未開始讀…)
- 寄藤文平的創意畫法
- Cafe Brunch星期天的料理時光 (<--我倒常用這本書。書裡把亞洲與西方飲食並置,使亞洲食品得著同樣的咖啡室料理的品味,非常美好。食譜簡單易明,而且貼心的介紹用剩的食材可以怎樣加工成另一美點,或弄好的果醬芝士等如何配搭弄出多道好菜式。是我心目中的no.1食譜!)
共:$201

@簡體字書
- 橡皮章,開門
- 五分鐘曼陀羅彩繪減壓 (<--以為是教畫曼陀羅,原來是填色冊@.@)
- 素黑:一個人不要怕
- 當我們談論愛情時我們在談論甚麼 (我在完全不知道這是甚麼的情況下買下這本書…便宜的簡體字書就是會叫人亂買…但意外發現了雷蒙德.卡佛Raymond Carver這位當代美國作家,小說非常非常的好看,他的筆是直插入人心的尖銳和冷靜)
- 飲食相宜與相克速查手冊
共:$150

@三聯
- 從飢餓出發——華人飲食與文化
- 李香蘭:尋人啓事 (上、下)
- 智海:花花世界4
- 小克:聾貓是怎樣煉成的
共:$481.2

@天窗
- 謎圖小學雞=$58

@?
- Toshiba USB手指16GB=$69

入場費=$10

總共花費:$1393.2

Friday, February 1, 2013

書海那拂面而來的涼風

讀書如同航海,是否到達指定目的地屬次要,重要的是可以在一個炎熱的下午沐浴在書海那拂面而來的涼風,或是在一望無際的知識汪洋和天際之間見到一線晨光。~馬國明

Friday, January 18, 2013

師說 (瑜珈篇)

在做式子的時候:
「不是懶。要擺脫惰性,同時也不要過份的激情。要去尋找中間的平靜。」

---------------------------------------

在放鬆的時候:
「學習瑜珈,最重要的是學習呼吸和放鬆。而兩者所需要的,都是覺知。」

今天的呼吸和放鬆課,美人魚爸爸首次真正著眼於教導放鬆。
挪開軟墊,躺在地上,放鬆。
懶懶地在地上移動手髀直到手伸到頭上,吸氣。
懶懶地轉身向左,轉身時左邊的手腳不離地,跟右邊的手腳一起懶懶地收到腹前,如寶寶。這是呼氣。
右邊(或曰上邊)的手腳向頭腳方向伸開,左邊的手腳不動,吸氣,吸很多很多氣,直至你倒下去。
完全的放鬆的倒下去。倒下去了是怎麼就怎麼,也無需調校。

「完全的放鬆。你們未有完全放鬆。聽聲音能聽出來的。因為害怕跌倒在地上,所以控制著力度。這是緊張。你已經在地上了。怎樣跌也不會有事的。」
「倒下去後要把衣服拉回去覆好肚子。這是緊張。要拉毛巾來蓋。這是緊張。」

在房間裡,練習再練習。最後,倒下去後有五個呼吸休息。

一切無需掛慮的五個呼吸。我覺知冷,但我不覺得冷。如同管道一般,通過去了。身體完全交給地板,完全放鬆,除了覺知那個當下,別無所念。
五個呼吸後,坐起來。唱omNamaste。下課。

感恩。想哭。老師的帶領讓我短暫地感受到完全的放鬆和覺知。從前我聽見瑜珈行者可以在印北依然穿一樣少的衣服、或者一直上年計不吃不喝的打坐著,我以為不可思議。現在當然依然不可思議。但我明白那是對天地如此深沉的信任。放開。
多年來,教會中、學校裡教導我們禱告,要把自己完全交給上主,但我現在才感受到,真正的完全交予,多麼的美。

瑜珈也好,其他的修行和學習也好,最難是實踐在生活中。但我確實感受過這美好。這經驗會帶領著我走。感恩。自勉。

Wednesday, January 16, 2013

As a book lover

HMV破產待白騎士。人人都跑出來寫一篇「我與HMV的愛情故事」,懷緬過去的美好。可是,現在有多少人會買CD呢?都網上download了。樂迷們自己都不介意網上壓縮格式使音色變差,不介意沒有實體空間買賣和交流,(或者介意卻)不以實際行動支持CD出版及CD店,哪為什麼還要空洞地去懷緬?我不了解。

而對於我這個音盲,這個故事的教訓是,作為愛書人,我們不希望實體書籍和書店踏CDCD店的後塵,我們就要實在地支持和推廣我們所喜愛和相信的實體書的美好:造更美好的書、欣賞編輯/排版/設計/裝幀/內容做得好的書、教育人們欣賞實體書的美好、學習如何愛惜書本、去書店真金白銀地買書…

 (670年代因應社會求學之風而粗製濫做之學習書、或傳遞短暫資訊的印刷品或會遭淘汰,但美好的書的價值多於其文字內容本身。閱讀實體書作為經驗,是網路上的快速閱讀無法取代的。)

Monday, January 14, 2013

香港小學生中文詞典.明華出版

呢本絕對係好嘢,市面斷市多多多多多年。我在the grand對面的書店看見它的身影,有買趁手。

小學生詞典收字比一般字典少,但它完全考慮到學習字詞的需要:有筆順,有前後配詞,易辨錯的字…我手上的那本由小學陪到我依家,我要查字都prefer查它,然後才是其他人激like的中華新/商務新。

(我好滾動,因為腦內補完一廂情願覺得,這詞典之所以能重見天日,是因為一位和我差不多年紀的編輯小姐在出版社中努力sell給老細說一定得一定得。佢勇到用返當時8x年個封面(<--但應該係scan/影返當年個封面,新版啲紅色暗好多,個色無舊版咁靚…),死未!)

香港小學生中文詞典
http://www.cp1897.com.hk/product_info.php?BookId=962130167X

Sunday, January 13, 2013

稿件收集箱——香港獨立漫畫與社會

在香港,「獨立漫畫」是用以區隔香港流水作業式生產的武俠或黑幫漫畫所衍生出來的槪念;由漫畫家獨自編寫故事及繪畫,完成整個創作,並講求創作者個人關注的題材,及個人化的美學實踐。

千禧年前,香港獨立漫畫早已默默耕耘。有較小眾的如利志達的《同門少年》、獨立漫畫雜誌《退地》和《曱甴》等。亦有在報刊刊載的溫馨小品,如草日的普普阿三、麥家碧的麥兜等。同時,香港的政治漫畫人亦在紙媒上努力躬耕,以漫畫諷刺時弊,尊子、馬龍等都是熟識的名字。

近十年的獨立漫畫人更是集百家之大乘:他們既如實驗漫畫,嘗試各種形式和語言上的突破和實驗;亦具本土意識、人文關懷,他們吸取政治漫畫的養料,以漫畫反映社會狀況,更探索以漫畫為弱勢發聲、介入社會的可能;同時他們亦如麥兜漫畫般進佔主流,在報紙/潮流雜誌有專欄,有廣告商和商場的合作機會,亦有漫畫精品;被稱「新漫畫運動」。他們並未因身處主流而影響獨立性。作品不避各項社會議題,或直接諷刺時弊,或以漫畫呈現社會、探討問題,甚至以漫畫來展示另一種價值觀和生活模式的可能。除此以外,他們亦會就一些社會議題自發創作並在網路上作個人發表,或為他們認為值得支持的活動/非牟利機構繪畫漫畫。

而近兩三年,香港獨立漫畫又再有新力軍。公民意識覺醒、網上平台流行,造就人們在網上發表與社會及政治相關的漫畫。其內容抵死啜核,惹得網民紛紛轉傳,並得主流媒體吸納。

以下為讀者簡略介紹近十年的部份香港獨立漫畫人,一窺他們如何以漫畫介入社會:

新漫畫運動

小克
siuhakfans.blogspot.com/ (粉絲自行運作的網頁,收錄大部分小克的作品)
www.panda-a-panda.com/  (小克的精品店)
weibo.com/siuhak

小克的創作廣泛,既是漫畫家,又是插畫家和填詞人。他的漫畫專欄反映了他的特色,無論是全版以一幅圖配大段文字,還是改寫歌詞配上漫畫成紙上MV,都可以在他的漫畫專欄出現。這亦為漫畫專欄開闊了定義。

他的題材風格多樣,是漫畫全才。在《偽科學鑑証》中,你可以看見他以嚴肅筆調畫「serious series」感嘆歲月與人情,以Q版的「panda and Amanda」展示戀愛中的女生的野蠻與可愛;以香港著名大厦為造型的機械人們「維港巨星」的故事述說香港文化與時事,又以胖嘟嘟的「聾貓」盡情攪笑玩同音字;他會畫下他與他的兩隻老貓金銀婆婆的溫馨生活點滴,又會嘮嘮叨叨畫下「十大最憎」、在專欄中批評或嘲弄香港那過熱的樓市或失智的公共設施設計等等。

小克可說是眾多香港獨立漫畫人中知名度最高的一位,雖然他現在隨太太遷居杭州,但他依然心繫香港,除了在專欄中看到他依然關心香港的消息,他亦運用他的知名度,為不少的香港非弁利機構繪畫宣傳海報、甚至推出他的限量漫畫精品作籌款。


楊學德/阿德
weibo.com/yeunghoktak

或者大家都是給《麥兜響噹噹》中的醜樣同學嚇著而認識楊學德,但其實他功力深厚,首本漫畫集《錦繡藍田》中,他以其繁雜多彩狀似零亂同時描繪細緻的畫風,俐落地說出七十年代的屋邨 (即公營房屋,由政府興建管理並以低廉租金租予低下層市民) 人事情懷,叫人驚艷,被稱「中國當代農民畫的香港沉鬱都市版」。

其後他有潮流雜誌和報章專欄,並結集成《標童話集》和《不軌劇場》系列。每星期一次的專欄除了容讓他在漫畫語言方面多作嘗試,內容亦天馬行空:「做乜唧啲夢」畫下他奇怪的夢境;「膠報」則畫出世界各地不知真偽的奇珍異事…他亦創作了不少角色如威珍、孖佬兄弟等,攪笑地呈現香港草根生活文化;近年他又創作了「小主人」,一個全球最富有的小朋友,諷刺有錢人/港孩不懂人間疾苦。

說到底,你我都只是尋常百姓,楊學德的畫筆不求俊男美女卡嘩依,反而呈現醜樣麻甩無聊戲謔繁雜零亂,而這,才是你我的日常。


智海
www.chihoi.net/
weibo.com/chihoi

智海本科唸營養學,以自行影印發表及投稿開始漫畫創作。沒有學院背景的他,視野更廣闊自由。他覽遍歐洲獨立漫畫並引介給香港讀者;亦關心中港台的獨立漫畫發展,除引介大陸、台灣作品,亦曾與歐陽應霽合著香港獨立漫畫家訪問集《路漫漫》。智海早期作品中有大量的漫畫語言實驗,例如堅持重新繪畫重覆的畫面,逼使讀者仔細閱讀並思考其中的意義。他又會思考漫畫的可能性和社會意義。他嘗試以漫畫引介文學,除了為文學作品繪畫封面/插畫,亦曾與台灣作家鴻鴻合作小說繪本《灰掐》、並江康泉一起「騎劫」香港文學:取文學作品中的意念再創作自己的漫畫作品。他又曾把社會議題寫入漫畫,並會在接受商業委託時考量自身的社會責任。

智海早期漫畫如《默示錄》等,無論繪畫風格及故事均沉鬱陰冷,人物孤僻,呈現都市的落寞與疏離。近年作品《花花世界》系列則一改筆鋒,變成顏色溫柔明亮的溫馨父女日常。然而骨子裡智海的批判意識仍在,但面對當代環境生態社會政治上的種種不濟,《花花》以正面開朗的生活態度對應,簡約生活、親近自然、善待身邊的人和()物、履行公民責任…,在在提示我們,由我們來開始改變的可能。


江康泉/江記
ricegas.blogspot.com/
www.penguinlab.net/
weibo.com/ricegas

江康泉以在網誌上發表輕鬆四格漫畫成名。漫畫取名「飯氣劇場」﹐希望成為人們午飯後休息的小娛樂。貓爸爸的爛gag、公主對警察先生小作弄、Ma屎熊Hea爆的生活態度…,他以筆下人物的小無聊小趣味感染讀者、鼓勵讀者在被動的生活中動起來、開闊城市生活。

這位四格能手同時又能兼中長篇,如黑色都市童話《瑕疵鞋》、《大騎劫——漫畫香港文學》(智海合著)等。其中《Pandaman》尤其精彩。Pandaman以發生在未來的英雄故事作包裝,漫畫讀來緊湊刺激;展示的卻是當下香港的時事,如超級市場的偽減價促銷策略、警察不合理對待和平示威的市民、市區重建中的偽諮詢問題、議會制度的不公等等,以及市民大眾的抗爭——他以英雄故事顛覆英雄故事的邏輯,在面對社會不公時,人民不再只是等待拯救的一方,而是改變和能動的主體。


Stella So
www.smstella.com/

Stella So的作品有兩大主題:老少女和老舊建築。

《老少女基地》繪畫Stella本人的「老少女」生活點滴,示範單身獨居的大齡女子也可以生活得豐盛。方法是擺脫主流媒體的教導,不再單靠購物來豐富生活、戀人來給予溫暖。

她常自己動手動腦筋豐富生活:在街上撿拾各種寶貝(包括她的貓)DIY家具擺設、種植、煮食、拉筋舒緩工作疲勞…她在畫中更生動地繪出製作步驟,鼓勵讀者一起實踐!

而溫暖的關係,則來自舊建築老社區的人情網絡。她的《粉末都市》中大多是大幅大幅的跨頁圖,乍看或許不太像漫畫。但她筆下的唐樓永不缺少窗戶內家家戶戶的日常生活風景,它們就如漫畫的一個個黑框,會吸引你慢慢的、一格一格窗戶的讀下去,品味當中的生活的自在與鄰里感情。Stella要呈示的,不僅是舊建築之美,更是此等建築/城市規劃裡所孕育出來的鄰里關係、地區網絡、空間運用、人情友愛、互助關懷、寬容互信…

大槪是出於對這種活潑社區和美好生活的愛,她亦為不少街道保育運動作畫,軟性地告訴人們,這些社區有著比起發展和經濟更有價值的意義。


黃照達
www.ok-head.com/

以電腦繪畫人物和部件,然後併貼重覆使用,是黃照達的漫畫的一大特色。這種繪畫方式有不少限制,是對漫畫語言掌握與運用的考驗;卻同時節省時間讓他能快速回應時事兼左右開弓:他既繪畫四格政治漫畫《嘰嘰格格》、亦有繪畫較軟性的長篇漫畫《Lonely Planet》和《Hello World》。

他的長篇漫畫都是他的個人生活實驗。他把工作辭退來創作《Lonely Planet》,繪畫一個不工作的人的生活。書名與著名旅遊指南同名,一方面表達無全職者作為社會非主流者的寂寞,亦是一本無業者的生活指南。平常我們有「工作計劃」,主人公突然失去工作後也有「不工作計劃」,如在面書組織「不工作小組」、以簡單道具去扮成不同行業的人「上班」等。點子看似無聊 ,實質在開拓沒有「工作」束縛的人生的想像和可能,籍以推翻「必須要有一份工作」的盲目信仰。而《Hello World》則是他生了孩子後的創作,以輕鬆的筆調跟孩子一起面對成長和社會的殘酷。


後新漫畫運動

Cuson Lo
www.facebook.com/cusonlo
cusonlo.blogspot.com/
weibo.com/cusonlo

Cuson原是插畫師,亦有畫不同種類的漫畫,其中他的政治漫畫最為人熟悉。他一改以往的政治漫畫家只能被動的在報紙專欄發表的模式,以facebook為平台,無需理會報章的時間或篇幅限制,更為活躍自由的主動發表作品。除了針砭時事,他亦能自主的為他所支持的政治人物/事件作畫宣傳。這些作品亦成為了該些運動中重要的文宣。

他的時事漫畫更為他帶來開創先河的工作,成為免費報章am730的駐報漫畫家。延續Cuson的漫畫對時事的有機和能動性,駐報漫畫家不同一般專欄作家,並不是畫特定的專欄,而是把新聞與漫畫結合,是報業與漫畫界合作的新嘗試。


阿塗/胡手然塗
www.facebook.com/Artohk
www.facebook.com/goldenMonsterCard

阿塗最早活躍於香港流行的討論區「高登」,並發表《高登神獸卡》。《高登神獸卡》參考自中國大陸網民的十大神獸的意念,惡搞網絡術語/香港俗語。他把俗語改成神獸名字,以日本動畫中常見的遊戲卡為藍本,為神獸設計樣子和屬性。作品在網絡廣傳,風頭一時無兩,影響所及,當時在網絡上發表近況的人都以「鳥」代「了」(廣東話中二字同音) 惡搞一番。

成名後阿塗持續關心網絡創作自由、香港政治生態、地產霸權及捍衛粵語文化等事宜。他在雜誌發表《神獸漫話》,讓他筆下的神獸一隻隻登場,以搞笑的短篇漫畫諷刺時弊。他亦著有《謎圖小學雞》,以流行的畫圖猜字appdraw something」為藍本,讓讀者在看圖猜謎間認識廣東俚語諺語。

201210(為未編輯版本)
(刊福建廈門《書香兩岸》雜201211月號)

Saturday, January 12, 2013

簡餐


周六一人簡餐:深夜食堂風通心麵暖沙拉 (亂改材料又做鬼錯晒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