鳥飛 / 輕柔溫煦之風 / 學習怎樣學習 / 或者其他… / 是為習習

Tuesday, December 30, 2008

土瓜灣區土地用途演變

如果把城市看成是一座博物館,每個地區就是一個展館,而政府和各大發展商就是就是不同策展部門。人們就在這個被策劃出來的場地中生活:工作、休憩、營商、交住、學習、消閒…

在不同時期,不同的因素影響下,這些展館有著不同的展品和策展方向,這裡以土瓜灣作例,以九八年啟德機場停用為分水嶺,製作一個展示土瓜灣展館的展品和策展演變的紙上展覽。

pdf檔

原刊2008年12月28日明報
(明報版本的下方地圖將"北帝街食街"及"聯合業權出售"兩項誤套為棕色,應為綠色,特此更正。)


Monday, November 3, 2008

豐子愷!!!!!

中國漫畫鼻祖豐子愷110周年誕辰

2008-11-03

【明報專訊】中國漫畫鼻祖豐子愷的家鄉浙江省桐鄉市昨日起舉辦連串活動,紀念這位中國近代漫畫大師誕辰110周年。紀念活動包括豐子愷紀念亭揭牌儀式、仿豐子愷畫展及豐子愷後代成就展示、「子愷杯」第七屆中國漫畫大展、豐子愷誕辰110周年紀念大會、漫畫成果匯報展覽等。

26歲引「漫畫」入中國 諷刺時弊

豐子愷於1898年11月9日生於桐鄉,先入浙江省立第一師範,師從國學大師李叔同,後留學日本,學習西洋畫和音樂,歸國後一直從事美術和音樂。26歲那一年,豐子愷因發表畫作《人散後,一新月天如水》,並將之稱為「漫畫」,成為把「漫畫」引入中國的第一人。「漫畫」的歷史可追溯至史前人們在洞穴以簡單線條記錄生活見聞的壁畫。較接近現今的「漫畫」,則可追溯至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在早期指以簡單線條繪圖,並以單幅或多格為形式創作的作品,題材以諷刺時弊或是呈現社會現象為主。在豐子愷引入「漫畫」一詞前,這類畫作是以「諷刺畫」、「諧畫」或「時事畫」稱之。時至今日,「漫畫」,一詞已不單指上述類型的作品,還包括長篇故事式的連環圖。

啟蒙新文化運動 文革遭批鬥

豐子愷是中國新文化運動的啟蒙者之一,一生著有文學、音樂、書法、藝術理論等方面的著作150餘種傳世,其中出版漫畫集約50本。1949年後,他一直住在上海;1960年,上海市中國畫院成立,他擔任首任院長;1961年到1965年,他在長女豐一吟協助下,翻譯日本古典名著《源氏物語》。到了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發,他蒙受屈辱,背莫須有的罪名,遭批鬥,直到1978年6月5日才平反,但他在1975年已因肺癌逝世,享年78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首幅漫畫誤將「新月」變「殘月」

2008-11-03

【明報專訊】中國首幅漫畫《人散後,一新月天如水》背後,原來有一個美麗的錯誤。原來,豐子愷誤把「新月」畫成「殘月」,不過,藝評界仍高度肯定它的詩意;有批評家認為,這一錯誤猶如郵票的錯體版,反而提高了這幅畫的價值。1920年,豐子愷在日本遊學10個月,盤纏用盡後不得已返國。回國後迫於家計而再執教鞭,授課講學。他創作漫畫的動力來自校務會議「過於無趣」,他於是觀察同事不同的姿態,回宿舍後畫成圖稿,漸漸再嘗試其他內容。1924年,朱自清與俞平伯合辦一份刊物《我們的七月》,向豐子愷要了一張畫,那便是《人散後,一新月天如水》。

風格受日漫畫家竹久夢二影響

豐子愷的美術風格,頗受日本著名漫畫家竹久夢二的影響。豐子愷在1920年於日本留學時,在舊書攤上看到《夢二畫集˙春之卷》。豐子愷認為,這些畫作簡直就是「無聲的詩」。他也跟香港有過接觸,1949年,他曾到香港舉行畫展。

Thursday, October 9, 2008

時尚型格的非政府組織—Friends International

到柬埔寨旅行,似乎必定會給震懾於宏偉的吳哥王朝建築,也會為赤柬時期的殘酷統治而戰慄,然而,最叫人縈繞的卻是街上的兒童。每到一個景點,總會看見孩子們抱著一大堆貨品,向遊客們攏過來,叫賣。有的更不幸的孩子,手上都沒有貨品,只赤著足、甚至赤著身子,張開雙手向遊客要錢。事實上,柬埔寨約有萬多二萬名街童,他們大多在街上工作,少數更住在街頭。貧窮、家庭暴力和各種家庭問題都是孩子走到街頭的原因。然而,在街上,他們面對的問題更多:不良的衛生情況、營養不足、性虐待甚至感染致命性病、濫藥、暴力及童黨問題等。面對如此種種,遊客個人就算多有心也著實無力。幸而,有不少的非政府組織正在工作,其中一所就是Friends International。

一如大部份旅者,最初知道Friends International還是因為跑到他們旗下的Friends the Restaurant用餐。都是沖著《寂寞行星》的介紹而來吧!這所餐廳位於金邊旅遊景點國家博物館和皇宮附近,有著時髦的裝潢和可口的西菜,同時也是前街童的餐飲職業訓練實習場。(圖1) 再看鄰鋪,他們旗下的賣物店,貨品時尚可愛,且大多是舊物再生的,再看看標籤,原來這些都是兒童安全認証的產品。看著這些既型格亦具社會關懷的餐廳和小店,不禁想更深了解這所非政府組織。


圖1a: Friends the Restaurant室內。明亮的配色,綴以色彩鮮艷的兒童畫作,營造出活潑溫暖的氣氛,富現代感。


圖1b: Friends the Restaurant的部分餐點,裝盤精緻,味道也佳


圖1c:導師(中)在餐廳的實際運作中指導學生

在旅柬的緊絀時間下,我們竟然能得見組織的領頭人物Sébastien和Mark(圖2)。實際上他們也在忙—Mark是抱著電單車的頭盔說不好意思要先走、Sébastien則犧牲了自己的午飯時間讓外賣在他的辦公桌上慢慢變涼—我彷彿以為他們是香港人了,忙碌而充滿著靈活性。呃…其實Sébastien是法國人,而Mark則是美國人。


圖2a: Sébastien


圖2b: Mark

一切從Sébastien於94年打算到柬埔寨停留數週開始。一天,他和旅伴在晩飯後步出中央市場,赫然看見廿多個孩子睡在道旁,一輛名貴黑色房車駛過。雖然他亦曾於其他國家見過街童,但那情景觸動了他們。他們開始為孩子帶來食物,並遇見同樣在給孩子贈飯的Mark。由此他們發現,在人們的善心下,這些街童一天可獲多達八頓贈餐!無怪于他們樂於留在街上。他們從此成立Friends,為了真正的去幫助這些孩子。經過早年的艱苦經營,Friends已發展起來,整個組織主要分為三個部分,照顧不同方面:1. 為街童及其家長提供多方面的服務,務求讓孩子重新融入社會,2. 連結其他非政府組織,為街童提供更好的轉介和協助,3. 使社會上不同的持份者,包括旅客,認識並履行他們的在保護兒童方面的責任。

看來Friends International把該做的都努力幹起來,一如其他的志願組織。不一樣的是他們的理念和成功之道。大概與Mark是平面設計及市場學本科出身有關吧,他們十分重視設計及品牌形象。「我們並不是以一般非政府組織的想法來運作的,我們是用市場和商業的角度看…」「我們告訴他們(受助者)要自力更生,難道我們自己卻張開手板,」Sébastien攪怪的做了一個伸脷張手要錢的表情,「『哎呀!可憐我們呀!我們是幫助街童的非政府組織!』這樣的向人要錢嗎?不!我們不希望依賴捐助者。」雖然他們現在只有35%能自足,不是一個很高的比例,但別忘了他們是非牟利組織。能夠「賺錢」的項目只有一些社會企業,都是前街童職業訓練中的產品和/或服務,或是家長製作的產品(「家庭作業產品」計劃,詳見下段)。也有少量純為賺錢的項目,他們出品的高棉菜烹飪書就是一例。所有的收益都重新投入到各個計劃當中,成為組織能夠愈發自給自足的能量。

運作社會企業比運作一般生意的顧慮更多。以「家庭作業產品」計劃為例。此計劃是培訓家長在家製作產品,為他們提供較合理的收入、同時能留在家中照顧孩子。參與計劃的家長需要簽署合約,確保會送孩子到學校讀書,不再讓他們跑到街上賺錢。於是,計劃先要建立回收物品的網絡(幸運地,他們有不少廠商和朋友支持,不斷供應計劃所需的舊報紙雜誌、廢棄米袋等物料)、培訓家長 (圖3)、甚至要為他們提供製作工具(如衣車)。然後,當家長們把成品交回,為了鼓勵他們繼續參與,在最初的一兩回,若產品質素稍差,計劃依然會支付他們。別忘了計劃還要分神監察參與者有否履行合約、並照顧其有關的家庭問題。參與計劃的家長製作者平均獲支付產品價格的七成,這使他們平均在參與計劃一個月後能賺取以往雙倍的收入,一年後月入可過百美元,成功改善他們的生活。


圖3: 「家庭作業產品」計劃的導師正在指導新加入計劃的家長。這位導師婆婆從前也是計劃的受助者,現在她的技術已經好得能夠授徒了。

這是不少社企期望獲得的成果,只是失敗的例子太多。Friends在照受助者之餘,同樣照顧市場,畢竟,有市場支持的社企才能運作下去,才能更好的去培訓和協助其受助者。「我們並不是要人家可憐,我們不希望人們來(購物/進餐)只是為了幫助街童和我們這機構。第一次來的或許是,但你會回頭,是你認為我們棒極了。」棒,因為Friends十分著重設計。「家庭作業產品」的設計必須酷,必須切合年青人和旅客的市場。此外,這些設計必須有點綽頭,這包括舊物再生、或以當地的沙龍花布為賣點。店子裡盡是令我們愛不釋手的產品:以雜誌紙條捲成紙珠再穿成的手鐲、以零食包裝縫製的銀包、以米袋作布料剪裁縫製的悠閒包包、以沙龍花布縫邊的新派民族風衣飾等。(圖4) 就是購物袋,也可以選擇多加數角美元,把膠袋換成由計劃參與者以舊報紙裁切黏合的紙袋。Sébastien坦言,有些家長製作者覺得這些設計甚古怪,能免費拿都不會拿。但這些由外國志願設計師或設計學生創作的「古怪」產品,卻在銷量上証明了自己的成功。整個「家庭作業產品」計劃是150%的自足,就是所賺的錢能完全支持計劃的發展外,更有餘錢支持母組織Friends International。


圖4a: 上:以雜誌紙或零食包裝製成的錢包,下:以報紙捲排列併成的袋子。 以舊電櫃充作貨架,擺設貨品也充滿環保心思


圖4b: 前:以雜誌紙和布料併成的包包,後:以雜誌紙捲成紙珠,併上木珠穿成的項鍊和手鍊


圖4c: 以米袋重新裁切縫製而成的時款包包

這些產品比一般量產產品,在設計上具挑戰性:除了要看市場的喜好,更要兼顧製作者的能力,考量他們能否在家中獨自完成整件產品。Sébastien憶述,於計劃早期,其職員及設計師均不太了解計劃參與者能力,致使產品的失敗率甚高,影響參與者的動力。現在,他們的設計包括不同的製作難度,訓練由淺入深,剛才提及的購物紙袋就是計劃參與者的初階作品。但,又型又有綽頭兼製作不會過於複雜,那豈不是很容易被人抄襲?而我們在柬埔寨街頭的確已看到不少非Friends出品的米袋包包。他們倒不擔心。「沒關係。計劃的目的還不是要讓人們賺取更佳的收入?我們是領導者,我們有能力創造。」


圖5: 只有那些經過Friends監察,証明在業務過程中保護兒童安全的產品,才能別上這個以大姆指為標記的「兒童安全」認証

當然,他們還是有辦法的:市面上可買到相似的產品,但只有Friends的產品才有「兒童安全」認証。(圖5) 這是Friends在建立的認証制度,只有那些經過Friends訓練和監察,証明的確在業務過程中保護兒童安全的產品和服務,才能獲得以大姆指為標記的「兒童安全」認証,讓人們能夠容易識別,作出選擇,為保護兒童同出一分力。

所謂「以市場和商業的角度」營運社企、及至整個非政府組織,大概就是這樣在商業和社褔中各取所長以互補其短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延伸閱讀:
Friends International 及其旗下計劃的網頁:
www.friends-international.org
www.streetfriends.org
www.childsafe-cambodia.org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圖片為leo及筆者所攝

本文另一版本 刊2008年10月7日經濟日報

Tuesday, August 26, 2008

吓…咁都得?

這真是 "堂而皇之地消費你"囉!


單親綜援生訪柬始知在福中
2008-08-26
孩童無書讀 垃圾山拾荒

【明報專訊】來自單親、綜援家庭便是悲慘?與媽媽相依為命的元朗區中四生何達富,媽媽因病不能工作,兩母子領取綜援,他每日都在學校回收達半個人高的報紙轉賣,幫補家計。包括他在內的15名天水圍或元朗學生,獲教會資助到柬埔寨交流5日,目睹當地垃圾山上拾荒為生的孩童,體會到自己原來是幸福的一群。

柬埔寨許多孩童因要拾荒掙錢而輟學,較幸運的則於上學前後撿垃圾。生活在香港的何達富,小一時與爸爸同住,常遭爸爸及他與前妻的子女用藤條、皮帶等鞭打,年紀小小的他每日凌晨3時起牀到雞場工作,直至下午上學。捱過一年後,終等到媽媽從內地申請來港,兩母子自此離開爸爸過新生活。

在校回收報紙 半年掙150元

個子矮矮的達富,每日在班中回收報紙,試過塞滿背包,兩肩各有一個滿是報紙的大環保袋,原來儲夠半年也只有150元。他到訪柬埔寨貧窮家庭,感受又熱又焗又細的居住環境,知道當地家長為供小孩讀書而四處向人借錢,自覺「很對不起媽媽,這麼辛苦供書教學」。達富許下承諾:以後要留心上堂、努力溫習。

與孤兒玩樂 學懂珍惜親人

教會在柬埔寨成立的禮賢之家,收容了65個小朋友,部分來自垃圾山,部分是孤兒。他們都沒有愁容,臉上總掛着燦爛笑容,令中五生黃肇銘感受至深。銘仔的父母在他兩歲時離異,父親長年在海外工作,年前更在內地入獄。銘仔一直與祖父母等13個親人同住,親友雖多,他卻覺得缺乏愛。銘仔覺得13名家人均疼惜自己,但提供的多是物質或簡單如「做完功課未?」的問候。與當地孩童玩得親密的他慨嘆,「為何和家人簡單如捉下隻手、搭下膊頭都做不到?」眼見柬埔寨孤兒舉目無親,擁有多名親人的他提醒自己要更懂珍惜。

同樣父母離異的中五生阿素,父親在4年前去世,她與姊姊靠綜援度日,相依為命。赴柬埔寨前,阿素因與姊姊吵架而想過做傻事,但目睹當地的生活慘况,她感受到珍惜生命和家人的重要。

資助今次體驗的是於柬埔寨服務5年的普世基督徒關懷差會,負責人利志強牧師說,這是他們首年資助本港較貧窮學生到當地,希望他們感受到自己身在福中,珍惜生活。

明報記者 馮樂琳

全家執垃圾 日掙約8元
2008-08-26
【明報專訊】柬埔寨曾經歷30多年內戰,令經濟一落千丈。該國首都金邊市現時約有100萬人口,距離金邊市15公里的萬人塚和罪惡博物館是當地歷史的見證。由於經濟落後,當地撿垃圾為生的人民,多得難以計算。當地一個家庭輪流派員24小時執垃圾,每日亦只能掙得約1美元,即不足港幣8元,但已是養活全家的收入。柬埔寨貪污問題嚴重,政府雖提供9年免費教育,學童卻要每日繳付1至2美元給教師才能上學,故當地不少兒童失學,唯有到垃圾山拾荒幫補家計。

Monday, August 11, 2008

抄書

奧運
...
而我想說呢,所有口號都是可怕的物體。「我哋就係奧運!」簡直就是發咗癲一樣嘅自大、霸道。大而無當、失卻分享、不容異己、一台獨大。
運動是彰顯勝利的工具,運動是彰顯財力實力的工具,運動是驕傲,是自滿,是許多堂煌的理由。假扮成大眾的夢想。
我不是體育迷。我只做瑜珈,因為瑜珈不比賽。


於 The Amateur (葉愛蓮的blog) http://ipib.wordpress.com/

我甚願她紅起來。

Friday, August 1, 2008

wall.e

wall.e這電影到底告訴我們甚麼?諷刺我們在消費面前的白痴("try blue"就全世界轉blue,明明係一pat肥膏卻一味受落"you are glorious you are glorious"的機械(式)讚美)?諷刺我們在科技面前忘卻世界的美好(人人一味向著螢幕說話,都不知道自己身在何方,也不知道身邊有著美好的事物:片中肥女人因為wall.e"攪攪震"才"發現"這裡有個池)?諷刺我們過份依賴科技(乜都交俾電腦做,行路都唔識行,結果差d俾電腦統治番轉頭)?都是。但你話我讀女性主義讀到上腦又好,乜都好,我覺得wall.e,還有之前的五星級大鼠,其實是在展示迪士尼一種新的女性規範,不同於迪士尼公主、但又師承於迪士尼公主的女性規範。女人依然要靚(eva簡直係女神啦,係咪?),但依家女人仲要叻。但你點叻都好,你都要愛上個白痴男主角,幫佢、教佢,為佢犧牲你嘅事業(明知廚房唔可以有老鼠都去幫男主角手,有任務在身竟然為左要同wall.e一齊而想放棄),最後係個男主角0係亂打亂撞同個女主角0既全力幫助下做左大英雄,咁個女人就好開心,最後大家happy together啦!我%#*/-^$(_。又唔見你去改變下男主角0既性別定型?去死的迪士尼式新女性性別定型,比公主那一套更cheap!

Monday, July 28, 2008

書展物慾小記

交通-隧巴 $9.3
三文治 $6.5
入場費 $10

簡體字書1對1係又買唔係又買

中里巴人 求醫不如求己 $29
吳清忠 人體復原工程 $29
-從前看過人體使用手冊,唔覺唔覺就買多兩本

高木直子的150cm life 及 一個人住第5年 共$40
-其實完全無需要買,可能係餓左stella 既老少女太耐...

現在開始講解瑜伽--瑜伽經權威闡釋 (附梵中英對照的瑜伽經及唱誦cd) $26
-我是認真的學習者

圖解莊子 $68
圖解天工開物 $68
-在簡體字書中算貴,我是不是中了邪?

三聯漫畫系列係咁買 (8折)

小克偽科三 $70.4
阿德標童三 $70.4
韓國新漫畫 $78.4
-阿john和stella的之前已經買了,唔係仲更加流血不止~

豐子愷 幾人相憶在江樓 $30.4
-自從兩次去烏鎮都miss左緣緣堂之後,我就係咁買豐子愷…

袁維康 營養謬誤 $70.4

**送膠folder,其實阿john那個比較少女、小克的維港巨星也很正,我卻選了要師姐的粉末folder…

共和國文化 (台灣書:木馬+左岸+遠足+野人+繆思) (7折)

偷書賊
-都話唔買小說又忍唔住手買,其實仲想買群添…

從搖籃到搖籃--綠色經濟設計提案
有閒階級論
-設計和文化理論書

共$220左右
**送無聊小notebook乙本

大塊文化

榮念曾 天天向上 $75

城邦

蕃茄 (清貨價) $10

天窗/天行者

江記飯氣二 原$78 書展$68
**送飯氣環保袋!這個是重點!

adc (8折)

字花14 $23.2
-其實只係買慣左,期期都唔會仔細睇…(雙城辭典、書寫的人及食買瞓除外)不過今期黃淑琪拍攝的封面好正喎

上書局

梁文道 讀者 原$89 書展$80
-完全係粉絲心態,我知道二樓書店會平d,而且上書局d封面設計再一次係完全錯晒

kubrick--看見同代人的書完全情不自禁 (75折, 簡9折)

智海x鴻鴻 灰掐 $63
-我依家先買到,真係好灰呀

葉愛蓮 男人與狗 $51
李智良 房間 $56.3
-智海設計作品。智海一向在書籍設計上珍惜羽毛,今次一個女友一個阿哥,走不掉了啦。用心之作,比得上陸智昌的作品。

小樺 斑駁日常 $51

蘇真真 潮語字卡 $56.3
-我明明話我唔會買架,點解我會買左架?

(簡) 關鍵詞200 $22.5

**送潮語紙巾

交通-紅色小巴 $15

本次書慾需費共銀$1289.8
應為首次書展破千元記錄,大概係其他慾望不能舒展而扭曲的狀態

如小貓般依偎

我們都老了。打過幾份工。都包裹上一層層尖刻的保護衣。她曾拿出寫上一個月薪水的支票辭職,即時生效。我們不要受傷,故我們也拒絕信任和接近。
我們卻如小貓般依偎,在商場的椅子上,等待食肆裡的空櫈。我想起我們在中學時代那無憂的友情,在體育場觀眾台長椅上慵懶地依偎著、消磨著彷彿是無限的青春的午後。
我甚願我們的友誼長久。

Tuesday, April 29, 2008

孩子們上重建課

於上月的台灣總統選舉前夕,龍應台撰文 (二零零八年三月十九日,明報,給我們一個政治家),認為誰能夠給六歲的孩子們最好的成長環境,誰就是最好的總統。六歲的孩子開始接觸社會,而政府各部門的運作和當中所形塑的社會風氣,將會在不同的方面影響他、塑造他。總統在位的四年或八年的施政,實際上(對孩子的)影響是長遠的。

香港的六歲孩子,他們同樣也開始入讀小一,開始接觸社會。我們的政府為他們鋪設一個怎麼樣的成長環境?怎麼樣的未來?

前陣子在集成中心的「離不開.深水埗」活起社區圖畫故事展中看到一些六、七歲孩子的畫。這些圖畫是孩子們看過展覽後的回應,是他們對街坊和政府說的話。

我們且看看他們寫了畫了一些甚麼。「我覺得結業好可惜呀!」「希望政府不要拆那些舊樓!」可惜甚麼呢?或許有人會以為,孩子們懂甚麼,還不是人云亦云的。我們再仔細看一下他們的畫,是能看見他們盡了六、七歲孩子最大的努力來思考。

一個二年級的小女孩把自己畫在圖畫裡。「她」說了兩段話,「政府,請你們接受他們的要求,因為他們很可憐。」「例如:有些居民是老公公婆婆,年紀很大,但沒有人照顧,有鄰居的就可以了。」旁邊她畫了一個拿著拐杖、鬍子都全白了的老公公。這個小女孩不是在無理的要求一件玩具,也不是為了自己而要求。她在這個展覽裡學會了同理心,也學會了要講原因。或許這個原因在大人的眼中看來很無聊,把那些缺乏照顧的長者送到老人院不就可以了嗎?我們也學學這個小女孩的同理心,換著你和我是老公公婆婆,我們雖然走的很慢,但畢竟也還能走到熟悉的街上買買菜、跟相處多年的街坊聊聊天,我們會不會喜歡呆在不熟悉的老人院裡,飯來張口、衣來張手?而且,住老人院是要錢的,要麼是長者自己或家人的錢,要麼是納稅人的錢。

另一個一年級的小女孩為自己畫上如少女漫畫般閃閃發亮的眼睛,在自己的說話氣泡裡歪歪斜斜的寫著:「親愛的政府:你知道他們是很開心的,也有很多朋友和他們住了很多年…不要拆和不要迫走他們,他們住得很開心和快樂,為什麼要(迫)走他們?如果你是他們你會覺得怎樣?」在女孩身旁的卡通朋友們紛紛問:「為甚麼不行?」這個小女孩信任政府。她信任政府是為市民好,是會盡力了解市民,所以政府會知道市民住得開不開心。但是她不明白為何政府要街坊們離開、讓街坊傷心。天底下有甚麼重要的東西比生活得開心更重要、「不拆不迫走」街坊們不行?她的世界在這裡產生了矛盾。我們的政府會如何回答這個小女孩的問題?

或許,重要的並不是給這個女孩一個怎樣的言語上的答覆,而是有沒有認真考慮到,清拆一條老街這麼一件小事對我城的孩子們的影響——到底我們的政府為孩子營造了一個怎樣的社會、怎樣的意識形態?是一個友愛互助的社會?還是一個金錢至上、「乜都有個價」的社會?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還是總之老野就係無鬼用?孩子們都張開他們清晰的眼睛,在看。

最近深水埗的街坊們開始給林鄭月娥發八堂課(亦在明報世紀版刊載),讓她思想「如何做個稱職的發展局長」。如果你仔細閱讀一下,你便不能不驚奇:他們的行為已經超越了他們原來的訴求。他們並不是說,你讓我們留下來的話,你就是好局長。這些課以提問的方式讓局長思考上至整體政策、下至一本賠償小冊子的訊息傳達方法。他們這幾年間面對重建的經歷,或許已經創痛了他們,當中有些甚至是無法彌補的。但是他們沒有把憤怒化成控訴和對抗,他們反而惦念著未來,未來的重建區裡人們的遭遇,未來政府與市民的關係,未來的香港。這種關懷的向度就是心裡記掛著一個六歲孩子的未來的向度。香港有這樣一群街坊是幸福的。

不知道局長這八堂課上得如何?


Tuesday, April 22, 2008

街坊韓國菜小店

上周六與母親在土瓜灣購置日用小物兼閒逛,順道到友人介紹的、位於北帝街的韓國菜小店午餐,再順道 “當自己落field” 察看一下北帝街重建區的情況。(常告訴學生不要放學行過公園拍一兩張阿伯捉棋照當落咗field,但係自己又靜靜雞咁做,真係壞榜樣~)

那所韓國菜小店就在傲雲峰十字路口斜對面。店子附近都是灰沉沉的老派車房小店之類,最耀眼的是轉角位的中原地產,慘白的與鄰居格格不入。這小店也沒有華麗的裝修,招牌墨綠色底襯上「新梨花苑」四個大字,裡面是暗棕色桌椅襯淺色牆壁,半開放式的茶餐廳廚房,簡單乾淨。我和母親二人在店外翻餐牌,待應阿姐就來招呼我們。入座後我們拿著餐牌問東問西,這個辣不辣,那個是甚麼,阿姐都耐心的回答。最後我們點了石頭鍋飯和牛尾煲。

阿姐首先端來茶兩杯和韓式開胃小菜四小碟。泡菜甜甜的不太辣、大豆芽菜清甜爽口,而母親則喜歡莧菜和小魚乾。重點是:阿姐不時會來添茶,而且這小店不收加一、茶芥前菜之類的費用。
飯前的老火湯是紅蘿蔔淮山薯煲雞腳,清甜無味精。石鍋飯熱騰騰的、用料也十足。不過牛尾煲才是最大的驚喜,連湯和白飯的午市套餐才四十二塊,那煲卻是滿滿的四、五件大牛尾,加一堆小牛尾,還有吸盡精華的白蘿蔔和厚肉大冬菇。牛尾肉酥香鬆化唸軟,連骨頭裡也充滿美味的醬汁,要放棄儀態地吮一番。這麼足料,我和母親二人當然吃不完,打包回家也還是不另收費。又食又拎超滿足。

結數時向老板大讚好食,不忙問他重建影響。
老板:拆到正啦!
問:咁打算點呀?
老板:係度做咗三年幾啦,希望佢賠多d,另外找過個地方再開過啦!不過出面d租又貴,又要裝修,佢賠d錢都唔知夠唔夠。唔係嘅話就要執咗佢。不過除咗呢樣,我都唔知識做d乜~

寫了這麼多,重點來了。這就是我們的市區重建政策。在傲雲峰等屋苑漸漸興建入伙的今天,一些老式小店漸漸結業,新的小店躍躍欲試。他們在舊區中以其精準的眼光看到租金較廉而人流較旺的舖位,一天一天的在這個小社區裡耕耘,終有小成。然而就在這個時候,市建局就來拆樓,賠雞碎咁多俾你,食咗人地多年開荒的努力,仲要話係改善你嘅生活,真係多謝晒。如果老板不夠錢在其他地方再次開這家庭式小店,他、以及他的家人和員工將會怎樣?他們可能要替人家打工。收入或許會減少,又失去了自己搵食的尊嚴。我們這些街坊更失去一所美味的食店。這樣的市區重建政策跟小混混有何分別?看見你是努力工作的小順民就來要保護費,還說我係嚟保護你㗎,然後一個轉手拿去奉承大佬,呢個地段有中高消費群住宅、仲會建地鐵、又近海、係咪好正呢。然後大佬就去益兄弟,一眾連鎖店進駐。為甚麼就不能讓努力工作的小順民好好工作?為甚麼就不能讓他們賺他們應賺的錢?為甚麼就是要大資本、連鎖店?這是哪門子的道理?

Thursday, April 17, 2008

終於有一本看得懂

(小鬼的閱讀筆記,另貼於豆瓣 http://www.douban.com/review/1354390/)

書名:睡眠瑜伽
作者:内藤景代
出版社: 中国画报出版社

怎麼說呢…就是所有教授甚麼手藝或肢體動作的書,初哥其實都很難單純依照書中指示就能學得懂。有時是圖片不清楚、有時是說明不夠仔細、有時候一個老手以為簡單的動作對初學者而言原來牽涉甚多…編織是一個好例子,看書的話我總是學不會拿織針和毛線的姿勢和動作。瑜伽嘛,我有在學,知道每個式子除了表面看見的姿勢、和姿勢之間的轉換方法外,還要注意呼吸,還要注意身體裡的"氣",又要關注到自己的情緒,不同式子又有不同的功能…總之就是一大堆的。但,這本書,初哥就算不能看懂全部,也應該能看懂八成。是能夠跟著做,而且會成功的那一種看得懂。

第一,這書的撰寫和編輯是聰明的,他們選了最最最簡單和基本的東西來寫,而不奢求編一本瑜伽式子大全。此書內容一如其名,就是以瑜伽的方式教你如何睡得好、起得爽,外加少量能夠幫助女性常見小毛病(如寒症和經痛等)的式子,和非常基本的瑜伽熱身和呼吸法介紹。而且他們選的大多是卧式瑜伽,讀者能夠穿著睡衣在床上(太軟的床不行啊)做完直接睡覺,不需要另闢時間地點、不需要準備和善後,實行起來不費吹灰。

第二,這書附贈的cd片讓事情變得更容易。cd裡的不是瑜伽音樂,而是導師的指導。看書裡的圖片文字能了解這式子怎樣做,但到實行時難道要一邊翻書一邊做?還是要背到一腦子東西亂糟糟的?這會影響做瑜伽時的心情啊,也就是會影響瑜伽的果效。更重要的一點是,書是沒有時間向度的,慢,即多慢?快,又有多快?十秒鐘?難道要看著秒錶做瑜伽?一片cd把這些問題都解決了,而且遠比用vcd聰明(為什麼?你看完這書就會明白)。

第三,這書的資訊設計(information design)做得還算不錯。式子的姿勢是模特兒彩照,上面再畫了力量的中心和流動方向、並姿勢的移動方法。姿勢與姿勢中間轉變的方法有清楚的標示,又另闢一個小㯗說明式子的呼吸法。雖然與式子的姿勢彩圖放在一起也未嘗不可,但這個編輯方法明顯是充滿對初哥的認識和考量:要學式子的動作姿勢已經一大堆,同時學呼吸怎麼記得下。而且分開來處理有強調的作用,在資訊設計上告訴讀者:呼吸在瑜伽中是重要的。

如果你睡得不好,睡足八小時還是累,早上又老不賴在床上不願起來,骨頭肌肉硬得發痛,但又沒有時間去瑜伽課室,或許可以買這本書跟著做試試看。橫直才26元,比上課便宜啊~

小樺寫的

我非常喜歡女性主義一段,寫得真好啊!
我一直就是覺得葉愛蓮的作品很有女性主義的味道,雖然不是大家以為的那種(葉的這種更好!),甚至可能葉自己也不甚自覺的。


千金小姐
15/04/2008 鄧小樺 明報 世紀版 自尋短見

《腹稿》銷量不俗,大家都期待今年
葉愛蓮會出版新作。在香港市場,《腹稿》介乎流行文學與嚴肅文學之間,我寧可把它歸類為流行文學裡的優秀作品——若香港有一個更開闊更有品味的大眾市場,《腹稿》就該大賣了;可惜外國暢銷書如《偷書賊》,在香港都顯得過於沉重。《腹稿》寫的是關於女性成長的小說,在形式上也有女性寫作的一些特徵,例如大量的內心獨白碎語,斷裂跳躍的零碎印象;是在這些喃喃自語之中,讀者可以得出一個在各篇小說中都相當統一的敘事者形象。黎堅惠有一句話我覺得倒是誠實,她說入住大學宿舍、男生數量暴增,自己獲得大量注意而使憂鬱症不藥而癒。約翰.伯格在《觀看之道》裡斬釘截鐵地說女性是作為被觀看的客體而存在的,黎堅惠的話印證了伯格的理論。然而在葉愛蓮的敘述裡,卻有一種女性的自戀性質,裡面所書寫的女性身體,與其說是滿足男性的窺視欲,不如說是開啟一道男性無法逾越的經驗鴻溝,向姊妹私語。在女性主義的角度,「自戀」並不一定是個負面的詞。自戀包含著自我觀看,自我在其中慢慢成形,姊妹明白的私語,拒絕男性參透。而拒絕是駕御的絕佳方法。就由他們瘋狂去。葉愛蓮的零碎敘事,卻由鮮明的語調統攝,例如不斷重複以串起全篇的開段句子。這些鮮明的句子大多並無確實內容,有些態度還前後相反,毋寧說,這是純粹的姿態:我說,我感覺,我快樂,我痛苦,我存在。因為時間(故事的跨度)太短,因為年輕,那些時間的刻度尚未能成就滄桑感,卻始終是一種要掌握自己的姿態,助讀者渡過流離分裂的都市時光。是以不熟悉文學的讀者的網誌也說,讀《腹稿》讓之安定心神。我是風塵撲撲的二幫青衣。年年(我們這樣稱呼葉愛蓮)則是千金小姐:總是有自己的意見和想法,不肯接order做事,像豌豆公主連那樣一粒豆子都忍耐不了,然而同時一派天真迷惘,並無明確路向,只有一個要尋找自己的路向的明確姿態;千金小姐家教良好而生性善良不至高不可攀,並無打滾紅塵惹來的一身俗氣,讓你忍不住想要幫助她。於是一切由旁人打點,她繼續十指纖纖不染塵,才做得成千金小姐,繼續悠然思考自己的路向。凡事都要自己落手落腳的二幫青衣在這堆幻想裡恨得牙癢癢,嫉妒反而是對千金小姐的成就。因而千金小姐不止是嬌生慣養,還能以自身的存在狀態,引他人超越限制。在《字花》的筆談裡,葉愛蓮曾斷然否認自己是購物狂,其實我們看她在blog寫買物和名牌看得不樂亦乎。現在真要把時裝寫得不落俗套,寫成女性主義者艾莉斯.馬利雍.楊(Iris Marion Young)所說的,以觸覺、女性相繫、幻想三大妙處所創造的「拒絕實然的空間」,可能還要靠葉愛蓮那不涉利害只談自我與情感的網誌,她的文學品味。葉愛蓮未必知道我在說什麼,但我就猛然省起她的好來。

Wednesday, March 12, 2008

街坊「小可愛」

(明報) 編按:舊區重建的故事一再重演,深水埗的街坊又經歷了製作抗爭語言、復又被政府和社會無視、被告上法庭,剩下的少數住戶舖戶堅持溫柔對話的局面。發展局長林鄭月娥剛為這四年抗爭宣判無效,將「K20-K23 項目」定為非古蹟非拆不可。原每晚於興華街十一號地下車房吃飯的街坊,這星期起預備局長的坐位和碗筷,等待局長來吃家常便飯。究竟街坊是破壞社會的劣童抑或不是,且讀讀這位作者所寫深水埗街坊畫展觀後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上周六下午,我參加了一個畫展的開幕禮。一眾創作者和嘉賓剪綵,又在花牌前與「政府官員」合照,大放彩帶禮炮,鎂光燈閃過不停。及後,創作者們帶領觀眾欣賞自己的作品,他們講解的自豪,我們聽得趣味盎然。

這不是什麼著名或新冒起的藝術家的畫展,而是深水埗重建區街坊的圖畫故事展。十八間在深水埗重建區的小商舖、十八幅差不多兩米高的大畫、十八個生活點滴和故事,曾在他們生活過的街道上展出,現在於灣仔集成中心的展廊再次展示出來。嘉賓馮美華致辭時說,近年來社會運動往往搞得很「行」(與政府對抗),但這次她在憤怒中看見快樂。

街坊之一、新忠花店的黃生,特意為這次展覽製作花牌,上面寫着「我愛深水埗街坊」。剪綵時,街坊們亮出各自在工作上的工具剪刀,如花剪、鐵剪等,而嘉賓們的剪刀則是另一街坊小店威龍文儀提供的美勞剪刀。他們相信政府官員願意聆聽,林鄭月娥未能前來,不打緊,我們弄一個林鄭面具,與「她」分享我們的生活故事。年近七十、潘拾園藝的潘伯站在自己小店的圖畫前,滔滔不絕與眾人分享他多年來在園藝方面的心得——向東邊的植物會生長得最好、秋季花兒開得最多最美、水仙花球底部凹進去就是雙托的……觀眾們直叫他作花神。金泰汽車的李生面對群眾比較腼腆,街坊和義工七嘴八舌幫忙搭腔,原來他的小車房就是街坊們的聚會所……

強大的尊嚴

整個開幕禮洋溢着街坊們對自己在深水埗的生活感到滿足、快樂和自豪,表現出他們的自信、尊嚴、和在生活中沉積下來的智慧和鄰里關係。

在暮年面對重建的潘伯,我們在他的臉上找不到自卑,沒有被重建影響而認為自己被時代巨輪推倒、無可奈何要結束營業的自卑,沒有因為不被社會認同和重視的自卑。在潘伯旁的義工朋友臉上有擔心的表情,擔心潘伯沒有說出重點,就是重建對他的影響。不用擔心,潘伯的自信、潘伯對園藝的熟悉和熱情,及至每一位街坊的每一個故事,都是最卑微而又最強大、最實在的說明。

因為這是一場不一樣的社會行動。

總覺得一般的社會運動裏有一種頑童、或被視為頑童的傾向。這並不是說社會行動者是頑童,也不是說社會行動破壞社會的和諧和秩序之類。

教書的友人分享,頑童之所以「頑」,大多有其因由和故事,只是不被看見和關注。頑童或許曾經努力表達過他的需要,但遭漠視。於是他搗蛋、吵鬧、破壞、不讀書、離家出走,甚至?手自毁。他透過這些行為呼救,但這些行為並不直接反映他的問題和需要。細心的師長或者會問「為什麼」,與他努力溝通,漸漸發現這些行為背後的根源。但更多的情况是責罰打罵,多次不改則標籤為「生性頑劣」。問題都沒有處理過,又如何改?

早前在「漫畫騎劫社運」的活動中,社運朋友分享說,示威請願街頭劇等等,做是做了,卻不被看見,傳媒有時連半張圖也不刊,莫說仔細報導了。在策劃社會運動中,如何引起人們對議題的關注是重要的一環,我們在五花八門的表達方式上也能看見其中的努力。這些方式有的如頑童的行為,在傳達上未必能直接反映議題;有的雖清清楚楚的表達了,卻依然不被看見。長毛梁國雄的示威行動中,往往喊出最直接的口號,但傳媒的報導只是「長毛又示威了」。社會運動裡的頑童特質——那麼「頑劣」那麼「對抗」,把社會運動推進頑童的困境裡——不被看見、聆聽、重視和了解。社會裡,大意的「師長」把這些行動一一約化成「又來了」。

可愛的街坊,親愛的官員們

這種師長與頑童的關係並不為一個成熟的公民社會所樂見。公民社會中,市民與市民之間應能平等而睿智地討論各種問題,而市民更是授權政府管治社會的主體。「頑童」的位置不單把社會行動的議題約化消音,更是對行動參與者直接的傷害——把市民表達意見的權利╱義務定義成「搞事」,把應該擁有權力的市民轉化成弱勢的被統治者。

深水埗重建區的街坊何嘗不曾面對同樣的問題?街坊原本生活得好端端的,政府一聲重建打破他們的生活方式;而提出「繼續我們的生活方式」這等卑微要求的街坊,竟被視為「阻住地球轉」的攪事分子,被指「唔知想搏乜」,把他們告上法庭。他們被打進「頑童」的角色。然而,通過他們的圖畫和故事、通過這個展覽的模式,「離不開.深水埗」活起社區圖畫故事展把街坊的生活重新立體化地展現出來,街坊們自己也重新獲得尊嚴和力量。街坊們不在對抗,而是有尊嚴地、平起平坐地,告訴有關當局、告訴市民,一些他們在重建問題上或許忽視了的東西。

面對這樣一群會在公開信開首稱呼政府為「親愛的」的可愛街坊,政府的官員們,你們會如何理解和面對?馮美華在致詞末段時,因看見街坊戴着面具扮林太,她也即興扮起林太來,回答街坊給政府的公開信,說,你們告訴我的生活故事,我聽了很感動,你們問我會否保存你們的生活方式,我的答案是:一定會!

~刊2008年3月11日明報世紀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p.s.:嗚嗚嗚~~~~~黃靜真是好編輯…昨天報導才出請林鄭食飯的消息,今天她就立即把這消息拉上我的文章去,完全扭轉了我寫得太慢的事實…還把我水蛇春一樣長的題目改掉,原本的題目是:從頑童反抗到平等對話的可能——「離不開.深水埗」活起社區圖畫故事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關資料:


1. 「離不開.深水埗」活起社區圖畫故事展

另,23/3/08下午3時在集成展廊有街坊自編自演皮影戲,
及29/3/08晚上7:30有重建紀綠片放映會

2. 街坊給政府的公開信全文

親愛的政府﹕

我們想跟你說出生活在深水埗的故事。

我們是在這裡生活和工作了好多年的老街坊。我們一向相處得和睦和諧,同舟共濟。住在天台的婆婆,拿著壞了的風筒,電器小檔的檔主會為她免費修好。就算我們沒有錢,也可在醬油舖買到兩蚊一袋的麵豉,有時還可以賒數。家貓跌傷了,街坊會拿藥酒來醫治。我們靠著小檔口,不求賺很多錢,總之養大了幾個子女。我們本來就是個自助小社區,街坊就是街坊的資源。我們的根,都在這裡。

每當想起在這裡生活的故事,我們都快樂。我們的智慧和尊嚴,都在這裡生活累積得來,不再輕易重建、不可能以高樓大廈取代。因為人走了,事情不再一樣。

三年前,房協說為了改善我們的生活,要重建深水埗,卻沒有給我們任何選擇,只叫我們拿錢離開。

我們不想拿錢,不想離開左鄰右里,也不想離開深水埗。走出了我們的家,不知可往哪裡去。

你會保存我們的生活方式嗎?

一群深水埗重建區街坊

Sunday, March 2, 2008

早春好天氣,我卻覺得很冷

1.
今天去看月滿了。包殊老師的名氣果然不虛。舞台上舞者揮舞著他們的肢體,舞衣和水。美麗、激情。我卻覺得他們很孤單。這是關於(兩性?)關係的作品,男女舞者離離合合,這一秒跟他親吻,下一秒轉身又跟另一個他擁抱,這是孤單。最後一幕群舞,舞者空群而出,一個個分別坐在地上,激烈地擺動肢體,並無踫觸交流。我們的愛戀和慾望,是不是也就是這樣,是一個人的想象、快樂、興奮與幽愁?
2.
土瓜灣區現在又開始"重建"了。周五午間聽到消息,心裡已經不安了。那邊有好多小店子…
周日主日返教會,聽到教友們對這事的想法,我是心寒的。心寒為何主內的人那麼冷漠、那麼自私。
他們高興得像股票大升,又帶半點失落:如果我哋(教會會址)"中奬"就好啦,不過,依家重建土瓜灣嘅樓價都會升(我地會址會值多d$$,可以賣出加$$換大d的會堂),真係感恩,主有聽禱告(祈求擴充會堂)。重建後又有多d人入嚟住(可以傳褔音)。
如果只是街坊,這樣想也不能怪。但,這是教會。為何會沒有同理心?老人家們要搬屋是一件苦事,你不能想像嗎?就算他的居住環境會變好,那搬屋的過程呢?那對新社區、新環境的適應呢?那需要重新(/不能夠)建立的鄰居朋友街坊網絡呢?還有小商戶呢?他們努努力力老老實實做街坊小生意做了半輩子,現在老了給錢他們搬走,他們是不是能夠重新再來?還是要成為大財團裡的清潔工和看更?重建後會有多些人住進來。但難道現在土瓜灣是死城了啦?還是所有人都是基督徒了?為何放著需要幫助的人、貧窮的人不顧,而去想望著將來住進來比較有錢的人?聖經不是這樣教我們的。我們最小的弟兄,落在他們眼睛的盲點裡。
另外,潮囍酒家結業,我的教友也感恩。感恩是因為,他們考慮過,要在潮囍酒家擺堂慶聚餐,後來卻沒有選擇這所酒家。在這所酒家工作的工人被欠薪,而且因此而失業了。還有心情感恩?涼薄呀…
心裡很痛,這就是我的教會。這就是我的教會了嗎?

Thursday, February 28, 2008

筆記

我覺得我開始故態復萌,又記條子筆記。是因為沒有讀者而胡來吧。
1. 又去看寫給羅志華各篇悼文,為甚麼呢?總覺得很悲。
2. 如果歷史如班雅明所言是已經失落了的提醒,讓我們再一次看過去的事來獲取教訓吧。杜象的便池後來竟然可以成為藝術館和收藏家認可之物,這不是直接使其失去了原初的意義嗎?樂活呀,在消費主義社會裡,會不會同樣給消解掉?
3.昨晚去了st john cathedral聽中世紀無伴奏聖樂/民歌演唱。對於前後只以中場休息間隔的聖樂和民歌high low art mix and match,我自己還是感到錯愕的。另,聽過這次演唱,我完全明白班雅明說的藝術品光環了。那已經列入古蹟的大教堂,她們三人在場地裡以不同排列演唱,那是不能重覆的經驗,不能在cd片中感受的經驗:她們三人在觀眾席中排成三角型向著不同方向唱詠。我能想像坐在另一角落的觀眾擁有跟我不一樣的經驗…還有,無伴奏聖樂的優美實在…讓我以為這是天籟。我開始明白為何我們上教會要唱阿門頌,瑜伽後要唱om,我開始明白,聲音對心靈的關係和重要。感謝天父!

Monday, February 25, 2008

轉載:行淫時被拿 by智海

這是我看過的,作為基督徒,對艷照門最好的回應。
而佛教的版本,可能就是:風不在動、布也不在動,是你的心在動。
是淫耶?或,汝淫耶?
心照啦!


行淫時被拿 24 February 2008

有人提到這段聖經。
「文士和法利賽人,帶著一個行淫時被拿的婦人來,叫他站在當中。就對耶穌說,夫子,這婦人是正行淫之時被拿的。摩西在律法上吩咐我們,把這樣婦人用石頭打死。你說該把他怎麼樣呢。他們說這話,乃試探耶穌,要得著告他的把柄。耶穌卻彎著腰用指頭在地上畫字。他們還是不住的問他,耶穌就直起腰來,對他們說、你們中間誰是沒有罪的,誰就可以先拿石頭打她。於是又彎著腰用指頭在地上畫字。他們聽見這話,就從老到少一個一個的都出去了。只剩下耶穌一人,還有那婦人仍然站在當中。耶穌就直起腰來,對他說,婦人,那些人在哪裡呢。沒有人定你的罪麼?她說,主阿,沒有。耶穌說,我也不定你的罪。去罷。從此不要再犯罪了。」(約翰福音8章3至11節)
法利賽人和文士是什麼人?就是熟悉律法的人,他們這次捉姦在床,就是以執法者的姿態出現吧。現代的處境可以說是律師,或是那些俗稱衛道之士,執法者則是警察了。
奇案奇在這婦人是行淫時被捉拿,換句話說執法者在背後偷窺當事人。假如當時有照相機的話,可以偷拍後將照片拿去做呈堂證供了,以指責婦人之為淫,且稱照片為淫照;假如當時有互聯網,照片可能流出來給大眾肆意觀看和下載了,然後執法者控告藏有他所介定的淫照者為淫。
耶穌的回答是那句耳熟能詳的「誰沒有罪的就可以定那人的罪」,即係叫叫大家心照囉,問心無愧,那麼容易,那麼難。
這真是一個有趣的故事。

Friday, February 22, 2008

轉貼:悼青文老闆羅志華 關夢南的詩 及 韓麗珠的散文

悼羅志華
~關夢南

離開的人總要離開
活着的人
難得暫時放下手裏的工作
想一想
呵 他曾經也是
我的一個朋友

不要怪責書
書也不過是因為
貨倉的陰冷
(當然還有長期
賣不出去的內在埋怨)
而有點生氣

書後來的難過
其實也與你
和我一樣
覺得不應該
這樣對待一個
長期與書生活的人

為了防止發生
同樣的工業意外
我們是否要比以前更團結?
做好目前的工作吧
讓文字走出陰暗的角落
這或者就是
最好的懷念



難過
~韓麗珠


我還是無法遏止難過,在你難開了之後。或許令人無法接受的是以這樣的一種方式離開。死亡究竟是一件怎樣的事,每一次有認識的人離去,就像大氣層破損了的洞,我們依舊作息和生活,然後那個洞不斷在擴大,直至我們自己也成了死去的人。
我甚至不知道我們是否算得上是「朋友」(那麼我的難過才比較合理),每次我不得不跟你聯絡也是為了書的事。還沒有知道這消息之前的上午,我好幾次想起了你,因為你的貨倉還有我們的書,我想打電話給你,腦海中已經浮現了你的電話號碼,只是沒有拿起電話。
最後一次跟你通話是個多月前的中午,我問你書的下落,你說書還在貨倉裡。然後你說起在新建的藝術村裡,你租了其中一個房間,因為租金便宜,又有了安放書和工作的地方。然後就像以往的每一次,你開始離題了。
我又想起了書店結束的一星期前,我跟T到那裡買書,我問你,幾乎不存在的收入,如何能維持生活,你說維生的費用只需要很少很少,你可以每天只吃一餐,只要懂得到哪裡購買廉宜的食物,生活根本不成問題。你應該有詳細地告訴我究竟到哪裡吃飯,以及如何才能克制自己的食量,但我已經忘記了。其實我早已察覺,你非常喜歡說話,尤其是不著邊際地由一點談到另一點,我應該更有耐心,明白聊天是你的娛樂方式,然後沉默地聆聽。但我只是不斷在你離題的時候,提醒你回到原來的話題上去,尤其是關於書的事上。我關心的對象其實一直只是自己的書,而不是你。
那個仍未知道消息的上午,我還想起你曾經說我是個神經質的人,那是出版那本書時的事情。但那時我仍然沒有想到你,腦裡只是擠滿了神經質女人的臉孔。
只是記得有一段時間,我常常走到你的書店,跟你處理將要出版的書。那裡有一堵堆疊得很高的書牆,你坐在書牆之旁。有一次,我跟我的朋友叫你快點收拾一下,不然塌下來了怎麼辦。後來塌下的應該是另一些書,但如果我早知道許多的書會同時塌下來,我就不會堅持出版那本書,起碼不要令它們成為你的書堆裡其中一堆書,那麼塌下來的書的重量就會減輕,也不會有那一段因為出版而令每個人都受了壓力的時間。
我總是認為,這是以每個人的意志力所推動的世界。如果真的是這樣的話,那麼是不是過多的不關心,把你擠到這世界的邊緣去?甚至擠到邊界以外,還沒有察覺。

Monday, February 18, 2008

抄書:林奕華的"陳冠希作為比喻的 A to Z"的片段


關於一些思考

關於相片
F is for Fetishism/Friendship
照片是「物件」。又因為被拍攝的對象(物)經過「構圖」會給觀者帶來欲望(與滿足),所以,我們可以通過鏡頭來透視一個人的靈與慾。
由手機附帶攝錄功能,到每個部落格上都少不了照片瀏覽,充分說明這是個「物」比「人」重要的時代。聆聽不再比觀看重要。「觀看」作為感官之一,確是更能令我們掌握生命的「價值」:說話不可能被量化,但食物、風景,統統都可以。由此可知,「經驗」已失去了被心領神會的意義,它(們)就是要經歷首先被「物質化」,再加以炫耀,繼而才能所謂「分享」——其實是害怕「口講無憑」。
每個人都要手執保障自己/證明自己的token(籌碼)才能自覺存在,彼此友誼(以及其連結)如是也由戀物來維繫。


關於我們如何面對我們被灌輸要得到而得不到的東西
K is for Killer
奇拿在《死亡筆記》中是個替天行道者。如果陳冠希案中真有手執所有照片與錄像片段的「殺手」,他的動機又是哪一種替天行道,抑或是要復哪一種仇?
太多了。正如前述,許多得不到被教育、被灌輸必須得到某些東西的人都自覺是被辜負、被背叛、被遺棄、被犧牲的「失敗者」。尤其在這「每個人都有15分鐘成為名人」的時代裏,失敗者的傷痕、仇恨並非來自個人恩怨,而是如大坦克車般把他(或她)壓扁的「成功意識」。
名人成為被媒體開刀的對象,是身分地位焦慮大幅度發酵的必然結果。在這種社會風氣之下,欲望造成我們內傷,受傷更不會令我們明白休養生息的重要,反之,只會加深對欲望追求的迫切感。既然積極無用,消極的滿足——如摧毁別人——也能帶來成就感。
都說奇拿揭穿藝人的荒淫虛偽,但誰敢說易地而處,「他」不會一樣物盡其用?所以,我們就是奇拿,奇拿就是我們。「我們」就是不敢挑戰建構大眾欲望的制度,而只敢讓條件容或比我們好,但同樣是受害的人活得不好過。


關於不可能的道德
M is for Morals
阿嬌也好,陳冠希也好,2人在今次事件中蒙受的損失再大,承受的壓力再大,在媒體和大眾眼中,都不能開脫「影響年輕人道德觀」的責任。
什麼是「年輕人道德觀」?
在權威(泛指家長)的理想中,年輕人都是白紙,並且以保護他們繼續「白紙」下去之名來禁制他們從經驗中找到自己,認識自己。有一次我在某教會中學便聽過一位校長理所當然地說:「外面的世界如此混亂,我不能容許我的學生和它發生任何接觸。」我的第一個反問是:「你打算讓他們一輩子住在校內?」她明顯把「我的」看得比一切重要。
每個成年人都曾是年輕人。很多今日說要保護年輕人不讓他們被不良風氣腐化的父母,過去都曾反抗以同樣道理壓制他們的上一代。但在今天,他們不想子女道德淪亡的同時,自己的人際與情慾關係卻無比複雜混亂。我的意思是,不知多少人是消極利用道德來避免「問題」的產生,反而不去教育子女(或自己)以多角度思考和培養辨別是非能力來回應人生中的什麼是對和錯。
陳冠希事件在很多「家長」眼中的「罪惡」,乍看是「性」,其實主要還是「不能吃虧」的功利心態。誰叫「性」在我們的社會中一向不被看成是人格發展的重要一步,卻是某種的話事啤——最緊要籌碼?
在向來重「着數(好處)教育」而輕「道德教育」的香港地,成年人們總是要年輕人成為他們自己不能成為的那個人。

Friday, January 25, 2008

男生和女生

今早我又要跑去導賞了。在嚴寒的天氣下。
小孩子們算不上很多,他們分成兩組,由兩位老師帶領。
說好了,要聽完導賞,才可以玩裡面的遊戲。對小孩來說,這不是易事,卻並非不能做到的事。只有今次,他們做不來。
因為?
因為一位老師早把一組學生領走。
因為家長義工和老師無一認為聆聽導賞是一件事。(那麼,為什麼要安排導賞?自己來玩也罷。)
因為一位老師只管要拍好些到此一遊團體照交貨。
男生和女生,都跑去拍照了。
他們都是習慣面對鏡頭的小傢伙。老師一舉起相機,說,要拍了啊!孩子們就擺出他們照像的姿態。女孩們半噸在前面,手腕合攏放在臉蛋兒前,手指張開扮演著小花。男孩們則站在後面,裝出超人的打架姿態。全都是。沒有例外。
他們多麼自覺,也多麼不自覺。
多麼震撼。
女性主義者的坐著的樹枝,何時才能夠給据下來?
不過要求兩性平等,多簡單,多難。

那,是關於自身的悲哀。
或許,那不過是自己的問題?
我 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