鳥飛 / 輕柔溫煦之風 / 學習怎樣學習 / 或者其他… / 是為習習

Monday, October 29, 2012

神秘

有些事情,我不知道該如何述說及向誰述說。

人與人之間的感應,是真實的存在的嗎?還是一切也不過只是偶然?

今天早上,半睡半醒之間,我認知到眼前「看見」的是一個熒幕,而我認知到熒幕上呈現的是類似面書的介面。熒幕由小方框們瓜分。那些小方框中放著相片。我像平常一樣、略略瀏覽一下,忽然發現有一個小頭像很眼熟…我定睛看著那個頭像,它一級一級的放大,直至我確認到那是他。我心頭一震,然後轉醒。

起來,出於好奇,我抓起手機,開機,打開面書,在search一欄鍵入他的名字,然後他跑出來了。果然,他回到面書去了。

已經分開,面書上也不是朋友。他給我傳過一個朋友邀請。我答應不是,回絕不捨,就讓他擱在那裡。Click面書標誌旁的那個人頭剪影,單裡就有他的小頭像。不知某個日子,他的頭像不在了,再查查面書的郵箱,連所有舊訊息也不在了。他離開了面書 (或者block了我?)。日子還是那樣過,雜七雜八的人希望加我為朋友,我也同樣放著。久了,就沒有在意。竟然是夢,讓我知道他回去面書了。

不只一次。之前,收到他的信之前,我每次經過信箱,竟然會覺得,他大槪快會寄明信片給我。我的理智說,沒可能,九月可是他工作繁忙的月份 (對,我還記得他的節奏),不可能外遊 (而只有外遊,他才會寄明信片)。而我不知道的是,他盼著的出國留學,終於成事。
(還是,其實我的覺得是我的欲望的反映,不自覺的呼喚著他來信,所以他才來信?)

更之前的,自是不用言說。我向他提及過,他說,那又如何?我相信科學。

我也不願意相信,原來在很愛很愛很想很想很信任和向一個人完全打開的時候,我可能會誤打誤撞的感應到他的不知道甚麼。因為這很痛很痛,當這是單方面的時候。

於是,當工作伙伴說起腦電波、心靈感應,我不置可否。他以為我不相信。我又如何可以告訴他,這些可能關於腦電波、心靈感應的經驗,為我帶來何等的悲傷…他以為這樣就是人類的進步…他想的實在太簡單。曾經,在我們冷戰到我想要放棄這個項目的時候,我也感應過他對這項目的正念,我這才撐下去的,但結果我倆的裂痕還不是愈來愈深?他那些不深思熟慮的正面想法不是要我來吃苦果?進步?笑話。Okay,我知道,他只是太簡單,一個讀書不多的人只可以是太簡單,他沒有罪,他只是不知道。我要體諒他而苦果由我來吃。我快要瘋掉。

而這是我所知道/感受/以為的,感應。


需要與妄想

關於龍尾,其實已經是司馬昭之心的粉飾地產項目,也已經是過份的事了。

更離譜的是,正苦槪念不清,混淆實際需要與妄想。

如果有市民說,我們香港需要有天然溫泉設備以紓緩疲勞、或者一個珠穆朗瑪峰來攀登,正苦是否也會移山填海無所不用其極來建設之?

沙灘是自然形成的地理面貌,有就有,無就無。沒有需要與否可言的

竟以所謂的市民需要為藉口大開殺戒,企圖諉過於市民!這個正苦已不單是低劣,而是常識出現問題了。


Monday, October 22, 2012

變態周日cooking

話說之前忙到不行,酸種養到滿晒無時間造包,忌廉買回來後睡在雪櫃深處。終於有少少時間回氣,周日一次過試造ricotta cheese + 狂造麵包。

ricotta cheese = (準備:筲箕,上鋪cheese cloth,下要大盆盛乳清) 500ml milk + 250ml cream + 2tbsp lemon juice + salt, mix well,中小火煮,其間盡量少攪動,至乳塊與乳清分離後可離火。把那堆東西倒入cheese cloth(<--我懶鬼,用湯袋,掛起、下放盆盛乳清,筲箕都唔洗用,都得喎),等大半天讓乳清流出來,cheese cloth 內的那團東西就是ricotta cheese,入有蓋玻璃碗,入雪櫃,最好兩至三日食晒。

以上分量大槪可以做到一盒菲力滋味醬咁多左右嘅ricotta cheese。第一次造即成功,質感似cream cheese,滑&超香。可以搣成小塊配salad,塗麵包又得。以後唔洗再買出面啲soft cheese,大鑊…

而乳清可當水加入麵粉中造包,今次造出來的包是史無前例地鬆軟,上色又靚。
咁好食,但又無可能為咗要乳清而次次整包同時整ricotta cheese,完全返唔到轉頭玩自己。

更變態的是,食咗cheese又咳返多咗,而啲cheese仲未食完…

Saturday, October 13, 2012

無心

今天的研討會有一大堆來自國內的字體研究及設計者,而我驚訝於他們的用心與不用心。用心,自是不用多說,行頭那麼窄,卻一頭栽下去,做出各樣的成績。不用心才是可怕。

某講者表示,中國各朝代政權未統一之時,字型都是雜亂無章的,而政權的統一帶來文字字型的統一。他對統一表示了無限的欣賞。

沒有問答時間,而我會想問,為甚麼不是百花齊放而是雜亂無章。中文字其實也是符號,而符號其實是可以容許變化而依然能讀能解的。不同的字體,某程度上也是不統一的吧。而不同的字型所產生的文化衝擊,不是更能促進字型的發展嗎。

又,他有一個槪念:認為不同字型導致人們不能溝通/文化不能傳播,我對這點抱很大懷疑。我們正簡體也能溝通,就是方言入文也不會完全不明白。而古中國根本只有讀書人才能識字。統一字型是為文化傳播還是為了政權?別忘了經過"偉大"的秦始皇的"書同文"以後,文人間對古文經與今文經那到現在還不能休止的討論。

你可以認為...
不統一是不好的,但並不是如此未經消化的直接拿來用。不能用比較中性的字眼如"當時產生了不同的字型"嗎?

對某些內化的槪念未經思考直接運用,對普通人而言可能只是無知。但作為設計者,他就會在作品中把這些無知傳遞和深化。

(這也是為甚麼,我會對那些希望以設計介入社會議題的作品非常harsh。)

Friday, October 12, 2012

神喻

某事(終於)完成了一個段落。
而今天開了一個會, 與完成之事無關。
會上提到三點,卻完全是完成之事的evaluation。

一,重點是,不是單純內容上知識性的傳達,而是,如何引起興趣,那個主題如何過癮?如何吸引人進入去那裡?他有興趣又可以怎樣做?
二,現在那邊完成了這個專題,他們做了很多,但他們裡面還有好多東西未有深入發掘。但在他們的結構下,他們做完了這個專題就會close file,不會再探究下去。如果我們依照他們的進度來做事,會是很可惜的。我們要有自己的節奏。
三,visual platform. 可以容許各樣的資料和研究在這基礎上發生。這是重要的。有一個平台作為共同的基礎,事情才能漸漸的建立成型,否則各自在做,又散又會重複,浪費氣力。

一是面向未來而言的,二是對現階段得著的反省與持續追尋,三則是整合的可能。

我有時候覺得自己過分地幸福,提示如同神喻一般呈現在自己的面前;有時我會覺得我很悲慘,為甚麼幸福總只是在公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