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上。
--------------------------------
Classical classic—— 十首最愛之宗教音樂﹕韓德爾的《彌賽亞》
(明報) 2010年9月19日 星期日
【明報專訊】《彌賽亞》是韓德爾最出名的作品,應該也是歷史上最廣為人知的宗教音樂作品。
環繞《彌賽亞》,有很多故事。其中一個故事說的是﹕有一天助理有事要找韓德爾,明明看到他走進房裏,卻在門口怎麼叫都得不到回應,推開門發現韓德爾捧樂譜發呆,而且滿臉是淚。意識到助理的存在後,韓德爾抬起頭來說﹕「我以為我見到了上帝的容顏。」
據說,韓德爾捧的樂譜,翻開來的是《彌賽亞》第二部的結尾。
那段描寫的,是耶穌基督復活之後,升天到了上帝身邊,音樂歌頌﹕從此之後,耶穌基督成了「萬王的王」,其權力凌駕於世間所有王者之上,於是「哈利路亞」的讚美之聲此起彼落,一聲比一聲更高亢。
關於「哈利路亞」的流傳
關於這段「哈利路亞」,還有更有名、流傳更廣的故事。《彌賽亞》首度在倫敦演出,英國國王喬治二世也出席了音樂會,當演唱到「哈利路亞」這段時,國王從座位上站了起來。依照皇家禮儀,國王站起來,周遭的人必須跟隨起立,於是全場沒有人坐,全都站立莊重地聆聽這段音樂。
喬治二世為什麼突然站起來?一種說法是﹕在音樂的讚頌中,國王體會並認知了,耶穌基督是「萬王之王」,因而在耶穌基督之前,他不過就是另一個臣民,心中充滿到那「真王」的敬畏,喬治二世很自然地站了起來。另一種說法主張﹕喬治二世被那崇偉的歌聲給震懾感動了,他無法繼續大刺刺安坐在位子上聆聽,只好站起來抒發並紓解內心的激動。
這些是強調音樂與宗教力量的說法,另外還有一些比較世俗、現實的說法。有人說國王遲到了,(音樂會進行將近三分之二了才到!)所以站在入口處沒有馬上落座,有人發現國王站在那裏,趕緊站起來,終至全場觀眾都站起來了。也有人說因為國王已經在位子上坐了超過一個小時,忍不住要伸伸腿就站起來了。還有人說喬治二世平日就有胃脹氣的毛病,毛病突然犯了,他只好站起來放鬆胃部的壓力。
不過真正的理由是什麼,這個故事反覆傳頌之後,留下了一個傳統──在英國及其他很多地方,演出「哈利路亞」這段音樂時,觀眾會自動起立,站聆聽。
歌劇聖手 產量驚人
一七四一年八月,韓德爾到一位教師詹寧斯(Charles Jennens)的家中作客,一方面不曉得自己該幹嘛,一方面出於對主人好意的回報,韓德爾開始為詹寧斯寫的一套《彌賽亞》歌詞譜寫音樂。一寫寫出興味,更寫出熱情靈感了,從八月二十二日開筆,到九月十四日,韓德爾竟然寫完了一首,分成三部分,演出時間將近兩小時的龐大作品。
詹寧斯寫的歌詞,完全取材於英語聖經,對現代英語形成具有深厚影響的詹姆斯王版本。這是英國人上上下下共同最熟悉的一套文本,將其中字句原封不動當作歌詞,顯然大有助於英國社會接受這部作品。
韓德爾原意並沒有要將《彌賽亞》寫成「神劇」,他寫的毋寧比較接近是搬演聖經故事的世俗劇,而不是伴隨宗教儀式進行的音樂。不過這部作品一七四二年的正式公開首演,是在愛爾蘭的都柏林舉行的。愛爾蘭保留了羅馬帝國時期天主教傳統,奇蹟地沒有在蠻族入侵中被破壞、斷絕,有極為強烈的宗教儀式氣氛。在都柏林的首演,強化了《彌賽亞》的宗教意涵,降低了其一般戲劇性張力。
韓德爾是最早的歌劇聖手,他的歌劇作品數量驚人。對於掌握戲劇性音樂張力,他當然是箇中老手。運用了這種音樂的內在戲劇性,淋漓揮灑耶穌基督的故事,和末世的奇景,成就了這樣一部作品。因為其受歡迎、廣泛流傳的程度,很容易讓我們忽略了其內在真實、強悍將宗教戲劇化的巨大貢獻。
文 楊 照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