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崑劇《玉簪記》(江蘇省蘇州崑劇院)
依然是外行看熱鬧。依然喜歡他們的佈景調度:係,就係無野。一切的佈景盡在演員的動作裡,唯以一梯級表明空間的分隔。
2. 戲劇 Animal Farm (W!LD RICE)
非常有創意並緊貼時代之作。嘿…穿上唐裝的豬。
HKIFF
今年我癡咗線。15場。不如分吓類,睇下自己癡咗邊條?
記錄片
1. 油大都會/煤炭,錢 Petropolis/Coal money
2. 上訪(導演版) petition (5 hours version)
母女一段尤其深刻。十多年的拍攝,探進問題的深層裡。
3. SK 鋼琴達人 Pianomania
調音師的故事。對0.07mm的執著。對鋼琴家們的執著的理解。
原來電影院裡的音響會比cd片好。香港能成為此片的亞洲首映地,幸福。
4. 舞動花都 La danse--the Paris opera ballet
哇哇哇!整個舞蹈院的方方面面全記錄。正是台上十分鐘,台下(老師、舞者、燈光、服裝、化裝…)十年功吧。不過我還是比較喜歡"劇情"重一點的記錄片。
疑似記錄片
5. 等愛我的人 A brand new life
導演的半自傳故事。全場皆哭。
6. 男孩與海 To the sea
美麗的海。美麗的生活。
動畫
7. 東京喪運會 Tokyo onlypic
無改錯名。喪!(其實是功力十足,尤其是對奧運開幕式的諷刺,到肉!對不同國家的人的特性也有深刻了解,而且不介意拿自己國家民族性來開玩笑:嘲笑日本男人是mommy's boy、不愛江山愛美人、喜歡低俗的小鹹濕…)
8. 小杜與我 My dog Tulip
明明係美國出品,英國風到你唔信。喜歡片子的處理:一般情景是正經水彩畫風,當主角猜想小杜的心情時則用上有趣的鉛筆卡通,笑死。
修復作品
9. 紅菱豔 The red shoes
10. 大都會(2010年35mm修復版本) Metropolis (2010 35mm reconstructed version)
這些經典舊作是固然的好。閱讀他們最大的困難是:作為一個女性,看見片中對女性的描述,非常不自在。紅菱豔中的女主角愛情事業只能擇其一,無法割捨其一嘛,只有一死。大都會中,除了女主角外沒有別的(有戲分的)女人,而女主角若不是聖女、就是魔女。若應用女性主義理論分析,應該可以為這兩齣電影各寫出一篇好功課了。難受得要死。又或者這樣想,性別平等在這些年間進步了好多。會有一天當人們閱讀到我們年代裡的敗犬、中女、港女…而感到不自在和難受嗎?會嗎?
其他
11. 父後七日 Seven days in heaven
12. 團圓 Apart together
此片最勁的是拍出了那輩人情感的subtleness。(p.s.: 好驚呀!聽聽吓我好似識聽上海話咁呀!我明明唔識架喎…)
13. 閃亮的星星 Bright star
一見係拍英國詩人濟慈的愛情,唔理三七廿一買咗飛先算。結果這齣電影還真是好看的。我只是在想,為甚麼我廿五歲時沒能談上這麼轟烈的戀愛,又為甚麼我廿五歲時沒有死去。
14. 媽媽離家上班去/ 援交/ 後來 Homecoming/Little did she know/ That's why you go away
三個作品之中,最好的竟然是演藝學生的畢業作媽媽離家上班去。我也是沖著這片子買票的。資料搜集工夫做得足,劇本人物角色鮮明,訊息清澈而不濫情。導演是郭臻,這個名字應該要記住了。
15. 蟹工船 Kanikosen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