鳥飛 / 輕柔溫煦之風 / 學習怎樣學習 / 或者其他… / 是為習習

Thursday, October 21, 2010

好幸福之二:哪一邊

我發現,當我快樂的時候,我的詞彙就會減少,如同返回小學年代。

周六到馬寶寶參加麵包工作坊,就只懂直叫「好幸福」「好幸福」,這樣的幸福一直延續到執筆的現在。然而,「好幸福」背後,似乎都存在著一種無可避免的鬥爭。

無論去菜園村還是馬屎埔,那交通的便利簡直不真實得令人暈眩。火車,轉小巴/巴士,拐個彎就已經是農村了。不少人每天從家裡到公司學校,還不是一樣的路程?市區與鄉郊的近便,一直是香港的福氣。我記得,我考大學時,學系的筆試題是要我們計劃如何推廣香港旅遊業,我考進去靠的就是這個城鄉之近便。我畫了一張海報,上面有一隻樹蛙抱著一幢高樓大廈,示意到香港旅遊,一次過可以感受城市的繁華和郊野的悠閒。不過,這福氣或許很快就要被推土機輾平。可遊可耕可居的郊野與發展到盡,此為鬥爭一。

這次的麵包工作坊,教的並不是現今日式麵包店售賣的軟綿綿香甜空氣麵包,而是外脆內軟實實在在的十年酸種歐式麥包和玉桂卷。工作坊導師Bella講解,吃東西要麼不吃,吃就要吃真的。從前人們怕牛油的膽固醇,於是自作聰明的發明了植物牛油馬芝蓮,結果一併發明的反式脂肪。而且,人類身體沒有能力辨別這些人造物質,吃了好像沒吃過的一樣,慾望就更不能滿足。她建議,孩子們是需要吃油和糖的(不是反式脂肪和玉米糖漿),女生們生理期之前或其間想吃巧克力也是身體所需要的,那就吃真實的東西吧。吃真實的東西,吃一點就能滿足自己的身體。這是一個好的平衡。吃那些人工仿製品反而叫你的慾望不能抒張、愈吃愈多。不過呢,整個食物工業、營養學和廣告業都不是這麼跟你說的。它們還擺出一副專業和關心你健康的模樣。此為鬥爭二。

等待麵包出爐其間,當地居民帶我們落田參觀。同行有參加過TV耕作班的朋友,告訴我兩種不同的有機耕種。對,有機也有分類。一種就是我們在高級超市看見的、拿著有機認証的有機甚麼甚麼。他們拿有機認証的方法是買有機泥、有機肥、有機種子、有機農藥,然後拿著那一大疊invoice向認証機構証明自己多有機 (但不一定低碳、或者對地球好)。另一種,就是馬寶寶現在實行的那種,自己開墾農田,自己收集廚餘和野草來堆肥,自己為植物留種。然而,這些泥土、泥土裡的微生物、蚯蚓、蝸牛,還有植物自己和它們的種子都不會給你開invoice,它們只會自己好好的生長,愈發適應當地的地土環境。不過呢,你何時聽過買有機食品要去探吓農夫、探吓塊田?我們只給教育成要認清各個有機標誌。此為鬥爭三。

不過呢,管他呢,現在的廣告誰還會相信呢?科學?我不懂。反正他們沒有意思要你懂。他們說的,要麼是「現今科學上未能証明是不安全的」(那麼,是要等你証明了我才不吃嗎?),要麼只上網找一下就能找到同樣穿著「科學」這衣衫的反証。對於不認識這些專業的我們而言,大概只淪為信與不信。我只以常識與良心閱讀上列的鬥爭,一切澄明。

你呢?你在哪一邊?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