鳥飛 / 輕柔溫煦之風 / 學習怎樣學習 / 或者其他… / 是為習習

Monday, April 25, 2011

過節 -- HKAF & HKIFF 2011 之三:其他

HKAF
recycling times

改篇自赫拉巴爾的過於喧囂的孤獨的本土新生劇場作品。一直想看書,所以買了票來迫自己在看劇前先把書看完(<--奇怪的習慣)。改篇滲入當代特色、場景設計巧妙有趣、林澤群的壓場能力非常好,感染力強。然而,現實比小說更迷離,於是一切失色。
坐在我旁邊的人如某人的鬼魅,他使我有與某人同賞此劇的錯覺,而且離開之際,該人竟與我同路。我們沒有交談。而當天正是日本地震。一切如隱喻。
這是頭七。我們不能再同路了,但我們在那短暫的時間以奇怪的方式相遇了,不能相認,但看見你的一颦一笑,你的姿態身段,溫暖我心、繞繫我心。而我知道,頭七以後,你我都要各自上路。祝好。

___________

HKIFF

1.
記錄片
年年HKIFF於我而言也是記錄片節,今年也不例外。

語路
對賈大導完全失望。我明白藝術家也要吃飯,但如果吃飯的代價是犠牲藝術,這個代價太大。全片似是贊助商的形象廣告,出贊助商logo無問題,問題是裡面訪問的每一個人都小有成就,而他們的精神都給影片統一為贊助tagline裡所宣掦的精神。每個人的片段都片面而淺薄,看不見每個人背後的獨特性。
錢,有時真是萬惡之源。

洋洋大觀
好到不行的記錄片。一個字:靚。睇到嘩嘩聲。
以下copy自泊主fb status,不贅。
"怒推!超靚海洋世界!迷樣的拍攝手法,直是與魚同游、在水中活。高超剪接配樂,如同海洋生物隨曲而舞。雖為記錄片,絕無悶場,兼有劇情有訊息。為免劇透,從略,但單看珍貴且華麗的海洋和海洋生物畫面已值回票價有餘。3/4還有一場:http://www.hkiff.org.hk/chi/film/detail/35122-oceans.html"

完全和平手冊
好到不行的記錄片2。日常、細碎,但真實就在其中呈現。我看見網上有評論指此片不知所謂,拍下貓拍下人咁就係記錄片,係人都可拍到云云。如果敍事明徹如簡單線性的說明文字,那還是現實嗎?人與貓的世界交疊,互相反映,生與死、排斥與接納、愛及關懷,群體、社會等,於人於貓,都是如此。和平,就是如此斑駁細碎。

呃錢帝國
好到不行的記錄片3。
同樣copy自泊主fb status,不贅。
"探討的非常透徹,而且易明。連我這個零econ底的人也明白。(反之,其實這些東西真的很難明嗎?還是有關人等不想你明,你愈白癡就愈易呃?)"
"推介!
到底金融海嘯是甚麼一回事?我們現在又真的已經平安大吉了嗎?
為什麼這麼大一件事沒有任何華爾街人士要承擔法律責任?爲什麽始作俑者拿著大筆花紅安然無恙的離開?爲什麽政府的監管措施仍然沒有重大的改變?
為什麼我們現在的工時愈來愈長,卻愈來愈窮、生活質素又愈來愈低?
透徹探討現今制度中的問題,觸目驚心!而且非常簡潔易明。"
不過,我後來又想,或者真的不如我所說的易明。人們在表演/放映場內的奇怪舉動,我也見的不少,甚麼談天呀,電話響呀,咳呀,拍照呀,翻手袋(拉鏈聲呀、魔術貼聲呀、膠袋聲呀、鐵盒香口珠聲呀)呀…但我沒有見過有人會以為文化中心大劇院可以吃蘋果的。完場,那邦人喊:xx銀行呃錢。第一次看見有人在文化藝術場合中示威(還要是廣義上與他們同一立場的場合)。原來是"苦主"。我明白,有些"苦主"們到現在仍得不到賠償,但,他們有否嘗試了解問題的核心?如果示威一味只求自己的權益,那些示威必然薄弱無力。於是,銀行、甚至整個攪挎世界的制度和機器依然強大。幫助他們明白此事核心的電影,完場時換來他們的回應竟與他們在xx銀行門前叫的口號相同。
難,難啊。

粉紅一姐
也很好。在印度推女權,又階級又社會習俗,難難難。影片拍攝sampat的保衛女權工作。喜歡影片展示sampat的矛盾與艱難,人無完人,但如此又對她的工作和堅持有多一分尊敬。

總的來說,今年的紀錄片節(忘記賈大導)很快樂!

2.
動畫
fb友人說今年的動畫明顯兒童化,但可能我根本與兒童沒有多大分別(一樣的低能),所以也就不太覺得吧…

豆富小僧
啲畫風…我以為我睇緊藍貓、成語動畫廊或者小倩…日本啊,堂堂動畫大國啊…
而且,呢齣就堅係細路片。啲故事轉接真係細路先會接受到…
不過,就當係了解下日本嘅文化咁囉。睇下日本妖怪同狸貓大作戰,原來妖怪代表人對大自然的懼怕/敬畏,而狸貓代表貪婪。
回到現實,日本人真係好尊重佢地傳統嘅文化,可惜同時都養得啲狸貓幾大隻…本來地震都唔會咁大件事,但一個核泄…

刺痛我
拿,即係咁。我明你個故仔想講乜,而你又係獨立動畫人,無財無勢,但無可能行行企企畫面正正常常,到動作畫面唔係避就係一鑊粥咁架,我啲投入感無晒囉…

幻象師(終於有一套好的…好滾動…)
美麗而哀愁。畫面好美,故事灰到爆燈。男人的性別鉫鎖,社會的無情發展,令人唏噓…

3.
Abbas Kiarostami
偶然在訂票前的日子碰見某位熱愛電影的前輩w,興奮地向我(其實向人人也是如此)推介基阿魯斯達米,伊朗籍國際名導。於是一於去開下眼界。但其實都是是但選的。不過,真的,好厲害。

橄欖樹下的情人
真實,虛假。

家家家課
教育問題。而我覺得,如此編排,導演大槪是要說,切入學生的個人問題,才是根本?

童心一二三
很喜歡他用handheld來拍攝。不再只是慘情的烏干達,而是立體的烏干達,兒童的歡笑,天氣,人們如何面對生活…


(未看,待續)

4.
其他

質數的孤寂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