鳥飛 / 輕柔溫煦之風 / 學習怎樣學習 / 或者其他… / 是為習習

Saturday, May 22, 2010

抄書:出版物的式樣是否「合理」

陸智昌設計的北京跑酷,一直想看,只是哪裡有賣?

又,出版物的式樣怎麼才「合理」?裝幀設計者該如何看待此問題?前輩寬容,說「不要生氣」,但的確「熒光粉綠襯白色字,叫人點睇到唧?」設計者可有想像過,棒著自己設計的書的讀者,會是小思或陸離?他們眼睛不好、他們做學術要影印存檔。書作為知識的載體,設計者實在是不能不認真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異型書籍設計
/ 小思
2010年5月15日 明報

以創意先行的書籍設計,不是人人能接受。設計者玩心太重,玩盡了編排、裝幀、字型大小、顏色配搭、製作方式、用料奇特……製成的書本,你說有多奇異有多奇異。
2007 年夏宇設計兼出版了一本她自己的詩集,叫《粉紅色的噪音》。全書印在透明膠片上。我很難說明她的心思,還是抄錄幾句她自己的話,讓沒看過這本書的人想像一下。「我一直想做一本透明的書。……我把三十三首詩每一首中英文分開影印在透明膠片上,然後把整齊堆疊的膠片有的往左有的往右拉開,中文詩和英文詩就像兩朵雲漸漸靠近重疊又漸漸遠離。」你還不明白嗎?試把幾十張印滿黑色英文字和紅色中文字的透明膠片疊成一本書,就成了這本詩集。拿起它,結果是紅黑字體癡癡纏纏,堆疊在一起。翻開每一頁,似看得真又似看不真。最方便可又最不符作者原意的看法,是拿張白紙托底,就一清二楚了。為了好好讀夏宇這本詩集,我必須鄭重坐在書桌前,逐頁用白紙襯底。可是,太辛苦,至今我還未讀得完。那真是本「透明的瘋狂」。
2009 年北京三聯書店出版由陸智昌裝幀設計的《北京跑酷——18 個區域路上觀察》。
不該說是一本書,它由四個單本用粗繩綁連在一起,再放進厚身半透明塑膠函中。這本重新審視北京城市建設、文化面貌的精彩作品,由一個龐大工作團隊合力製作,陸智昌玩盡了所有書籍設計製作程序,各種結構都在書中出現,我真為負責印刷釘裝的人員抹一把汗,歪零點一分都出漏子。我無法用文字描述,關心北京建築與文化、想知道書籍設計新玩意的人,都值得看此書。


不要生氣
/ 小思
2010年5月16日 明報

「不要生氣。」這句話是說給陸離聽的,也可能說給跟陸離一樣著緊出版物式樣是否「合理」的同齡人聽。

如果讓陸離看到《粉紅色噪音》、《北京跑酷》,她一定二話不說就昏過去,醒來再打電話給「有關人等」控訴一番。有關人等,未必是兩書設計者,是與書無干卻應該關注此事的人。

近年,這位極資深的編輯與極仔細的校對者,對出版物總是諸多不滿:不滿排版程式、不滿用紙與印刷顏色、不滿字體太小、不滿設計過份「新穎」、不滿內容出錯……眾多不滿中,她最氣憤的恐怕是顏色不協調,刺痛了眼睛,用她的話說: 「橙色印淺黑字,我睇唔到呀!」「熒光粉綠襯白色字,叫人點睇到唧?」又加上字體太細,令她讀來吃力。我屬有關人等,故知之甚詳。與她同齡,我的眼力不會比她好,自然對不協調的顏色同樣感到刺激,至於字體愈來愈流行細小——稍為留意,就知道書刊中的註釋、補充資料,用上小2 號字體的多得很。閱讀時,必須極亮燈光再加放大鏡,才可看得到。面對她的不滿,我卻多採安慰方式。年輕編輯未經老眼昏花一關,當然無法理解老人家眼力不濟的苦處。聽說毛澤東晚年,下令出版社要為他特排印大字版的書,我們沒有這權力,只好用放大鏡遷就一下。

顏色刺激,是現代人由忍受轉化為甘之如飴的習慣,電動遊戲、電腦上閃動色彩,他們從小看慣,也不覺難受了。這是他們所處的時代特徵,就讓他們玩一陣吧!不要生氣。等到老眼來臨,他們就明白我們的苦況了。至於因顏色過花,我無法影印保存資料,也只好算了。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